第176章(第3/5页)

二老早就就料到沈家人知道后会来闹,在听孙子给他们科普时,也有认真听,现在就用上了。说的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边上听的人也不懂,都是一群老农民,城里人的那些,他们还真不知道,不少女人都记在心里,万一自家的爷们儿想离婚,她们也要分财产。

只是都没有细想,在家种田的,能有多少存款多少财产。

“老乔头 ,别血口喷人,我家老大哪找小,你家闺女生个病孩儿,就再也不下蛋,谁知道病孩儿能不能长大,以后我家老大不是老了老了,没有孩子。

乔翠花能生,我家老大才不会和她离婚。说来说去都是她自己不下蛋,才离婚的。”

沈婆子的手指抖着,一直指着对面的乔二根。可是并没有啥用。人家无视她。

“我要是不知道也吧,你家老大难道不是找的钢厂那新调来的老姑娘杜鹃,二十七岁还不结婚。一调来就勾搭上你家老大,真以为别人是傻子不成,要不要去钢厂再问问。

你儿子工资高十几年来,可有给我闺女钱,我闺女不要,难道把钱给那不要脸的呀。

你家老大看着是背了饥荒,可手里还有钱,都是做给领导看的,真以为我们都是傻子。

真傻的是你们,你家老大多狡猾的人,这些年私底下存的钱,可比拿回家的多多了。”

乔老太太把猜的,还有知道的,全部一个劲的说出来,吵吧吵吧,让沈家自己先乱。

乔老太四两拨千斤,一下子戳到沈老头夫妻的伤口上,对于大儿子的不老实,他们是心痛的。

沈家其余的人是麻木的,他们反正也用不到,爹娘把钱看的比人命还重,给就用,不给就不用呗。

其余剩下的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儿媳,都一样自私,悄悄的存钱,这些年没少存钱,家里做事也是拖拖拉拉,做的很不情愿。

在外面得点好东西,都是躲在房间悄悄吃,整个沈家最老实的就是以前的乔翠花。

“你放屁,我家老大才不会背着我们两存钱,每个月他手里的钱都是用来开支人情往来和吃饭的。”

“你爱咋想就咋想,以后不要来我家闹。再闹,我就大粪伺候你们沈家人。”

说着,老太太的眼神飘向茅坑的方向,好像马上要泼沈家人一样。

沈婆子也知道那是乔家茅坑的方向,身子不由自主的打颤,被吓的不轻。

“你,你,你……”你了半天,沈婆子不知道咋说,只能结结巴巴的说你字。

可是乔老太最近脾气看涨,被孙子洗脑洗的已经有点不像原来的她,说话底气也十足。

沈老头此时对准沈清和开火,“石头,你说说这事咋处理?”

“爷,我一个孩子哪能参与长辈的决定,我也影响不了我爸和我妈,就是您和奶也不会听我的,我说咋处理有个啥用。”无奈的说道,脸上的表情也控制的很好。外人看起来,一脸委屈,还有无奈,一副受迫害的样子。

上河村看热闹的人都说,“是啊,他一个孩子能做谁的主,问石头,不是为难他吗?”

“一边是亲爹,一边是亲娘,无论对错,他也不能说什么,说啥好。”

“就是,老沈头就是欺负人,石头也忒老实了点,是个人都上来欺负他一把。”

“本来身体就不好,以前在沈家也没人心疼他,现在又逼孩子,什么人啊?”

“……”

流言流语,沈老头夫妻俩气的倒仰,他们咋欺负石头了,咋欺负了,不就是问他一句吗?咋滴,问也不能问。

一场闹剧,无疾而终,没闹出啥名堂,沈家人莫名其妙的就被上河村的干部给赶走,意思是,没事少来带歪上河村的风气。

沈家人被上河村队干部驱赶回家,气得恨不得捶人,欺人太甚。

一场闹剧就这么不了了之,上河村的人也看出来了,自从乔翠花离婚回娘家以后,乔二根夫妻俩反而更神气,比以前说话有底气多了。

也不知道他们仗着什么这么神奇十足。

乔翠花,沈清和母子上拖拉机厂上班的事,现在就大队部干部还有乔大根一家知道,范围小,没有扩散出去。

家里只剩下乔二根兄弟两家人,沈清和坐在炕沿给大爷爷一家汇报喜子福子俩上班的情况,“我喜子哥,福子哥,他们上班已经换到室内,做些零碎活,不是很累。

我听刘科长说,只要勤快些,年前也许就能转正。还有我回来的时候,他们俩说让我回城时给他们带舅妈们炒的酸菜,搭饭吃。”

“炒,倒是麻烦石头给带去。”乔长海的妻子邵英,一直担心在城里的儿子,别看离得近,进城一趟也不方便。

还有为了让孩子安心工作,公公不许她和弟妹进城,说是让儿子侄子跟着翠花没事。

她们一去影响孩子们咋办?为了孩子们安心工作,她们忍着。

“不麻烦,我还在家里待两天,不急。”沈清和是回来接人的。家里的东西,都不需要带,除了粮食和衣服。想了想又说,“大舅,二舅,过两天搬家,要请麻烦你们帮忙了。”

“房子买好了?”

“嗯,离厂里不远,是三合院,建国后才盖的,保养的不错,有个小院子,三正两偏,东西厢各三间,够一家人住。”

沈清和的话一出,乔二根知道,估计一千块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邀请乔大根,“大哥,你和嫂子也跟着去看看,认认门,住一晚,晚上等他们几个下班以后,回家吃温锅饭。

你也看看喜子他们两个,再去厂里看看,以后也放心不是。”

“你搬家,我和你嫂子去认认门,别的就算了,去厂里干啥,影响多不好。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乔大根也没啥不放心的,大侄女是正式工,有她看着,两个孙子也闹不出啥花样,再说自家的孩子他还是了解的,不是调皮的孩子,都听话。

“行,就只认认门,住上一晚,总成了吧?”

“嗯!”

乔大根一家离开以后,家里的粮食要清点好带走,还有一部分衣服要带走,家里要留一些,以后偶尔会回来住几天,家里也得有衣服换洗。

灰扑扑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都是差不多的。

没有什么需要沈清和做的,他背着背篓上山,此时打猎都是归个人,不用上交集体。

村里的大食堂在上月就已经解散,没有吃多久,粮食就被造的差不多。村里只好提前解散,说是过年开春以后再又组织吃大食堂,全村吃大锅饭。

冬天就是野菜也没有,粮食也不多,怎么能熬过冬天,干脆等春天以后号召妇女,老人,孩子多挖野菜,再一起吃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