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倒霉庶子(08)(第2/2页)

虽然还是穷,但是比以前好过不少,今年他们家也要盖上两间砖瓦房,到了冬日,就是雪再大也不怕,大不了全家挤挤,全部挤在新房子里过冬。

生活有了盼头,庄稼人做事更加的起劲。

人多力量大,一天的时间,全部收完土豆。

钱为承到处跑,记录着,他有官庄的地形图,那些种植的土豆,他都是知道的,快速的记下产量,都是差不多,每亩地之间的区别就是一石到两石以内。

一位老把式挤过来,大着胆子问,“大人,来年我们是不是也种土豆。”

正在与刘师爷说话的沈清和,露出一个和善亲切的笑容,“对,明年威西治下的百姓,至少都得种下四亩土豆与红薯,除了留下自家吃嚼部分,其余的官府要花银钱收,不许私下买卖,一但抓住,严惩不贷。

每户种植了几亩地,官府都是有登记的,可不许私下买卖。”

种子要全国推广,前期也是肯定不能私下买卖。

“是,听大人的。能种就行。”

听说官府花银钱收购其余的,老把式心中还是有忐忑,有些担心官府贱价收购,只是又觉得不会,毕竟沈大人是个好官。

长绒棉如今不急着推广,没有那么多田地先种它,只能等两三年以后再说。

刘师爷也知道大人的计划,他也是参与者与制定者,对于眼前年轻的大人,他更多的是佩服。

要不是大人心系百姓,怎么会到处打听高产的粮种,每一个异域商人他都不愿意错过,发现新事物新物件都仔仔细细反复的问询,有什么用,怎么做的或者怎么吃,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容错过。

他跟在大人的身边,见过很多次这样的询问,唯一遗憾的是,大人寻新良种,土豆,红薯,长绒棉时,他不在身边,没有亲眼见证,颇为遗憾。

不过他当天就看到了新良种,大人妥善安置着,包括育苗,大人都是带着佃农亲力亲为,毕竟大人问的仔细,只有大人知道大概怎么育种,虽然是第一次磕磕绊绊的,出现几次大人也记不准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没有错。

他全程参与,跟在身边,一一记录了下来。这是以后抄录给皇上的,不仔细记录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