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知青返城生活(11)(第2/3页)

趁着天不亮,还可以睡会儿,闭上眼睛继续睡。

他是家里的小祖宗,要改变也得慢慢改。

先从不打骂姐姐们开始,至于睡懒觉,还是等一两年慢慢的改。

唔,人家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的睡眠。就这么美滋滋的决定。

沈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儿子的房间,先看看睡懒觉的儿子。

昨天,秋收才忙完,沈父也还在睡觉,生产队放了两天假,不需要上工,全部可以在家休息。

今年秋收,没有麦子,全是玉米,八月时还收获了一茬红薯,大旱之年,没有人会种麦子。种麦子基本没有收获。

昨天上交完公粮,全生产队都闲了下来,过不了几天,十一月上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雪,猫冬,每年有四个半月左右是冬天,猫冬在家。

一直到三月底,才能解冻,开始准备春耕 。

小南生产队过两天,也会分粮分工钱,今年估计没啥钱分到手里。

沈家从爷爷辈逃荒来到小南村,如今他是逃荒第三代。

他还有两个叔叔,也住在小南村。离的不远不近,距离刚刚好。

等沈清和一觉睡醒,已经是太阳高悬。

爬起来,刷牙洗脸,自觉的到厨房找吃的,两个煮好的红薯。扒拉几下剥好皮,快速吃完。

堂屋,沈父坐在炕上手里军号擦起来,这是关系很好的战友牺牲时留给他的,这些年一直很珍惜。没事就拿出来擦擦,擦的光亮后又放回箱子内锁好。

“臭小子,又睡到现在才起床,明天上学,可不能再睡懒觉。”沈父笑骂一句儿子,只要儿子听话不做坏事,他一般不会多管。

“爹,什么时候带我去打猎?”爬上炕,靠着老爹坐着。

“弹弓练好了?”

原主一直有跟着沈父练习他从部队学的那几下,还练弹弓。

“嗯啦,百发百中。弹不虚发。”

“过几天,等分粮食以后再说。”沈父一般上山就是套下兔子和野鸡,也不进深山,就是在外面转转。

他的腿不适合进深山打猎,万一遇到危险跑不快,那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孩子们,他也不能早死。

“爹,我去山脚练习弹弓去了。”

沈清和手中攥着老爹亲自做的弹弓,蹦哒着跑出去。

“去吧。”农村男孩子,个个都会爬树下水,沈父也不在意,挥挥手,让儿子出去。

在院子里,和娘还有三个姐姐要来一个背篓和一个旧布袋,沈清和一溜烟跑的人影都不见。

沈母的叮咛嘱咐都还没有说完。

小南村离县城一百来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十来里路,很是偏僻,又靠近大山,灾荒虽苦,但比周边的生产队要过得好。

上面的人一般不来小南村,山上的野菜野物也没有人争抢。

沈清和进山一溜烟爬上一棵茂盛的大树,坐在粗壮的枝丫间。使用定位系统,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只要被沈清和定位,以后就能随时知道他(她,它)在哪儿。

家里的爹娘,三个姐姐,全部被沈清和从认识的人中挑选出来打上定位印记。他的面前是一块黑色超清屏幕,右面的一竖排是认识的人和物的名字,左面是移动地图。

红色光点上有他们的名字,点开名字就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可以精确到什么路多少号。

真是好用,沈清和挂好背篓,坐在树上练功,他必须把锻体诀拣起来练,比普通功夫更好用。

还能练出来一身蛮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更加的有保障。还能保护爹娘,姐姐们。

喝点带有灵气的能量水,继续练锻体诀,半天的时间,他就进入第一层,有了一点点保护自己的手段。

天色也不早了,沈清和用弹弓在山上,打了两只兔子,一只野鸡,还拣一窝野鸡蛋大约二十来个。

然后回家,用旧布袋盖住背篓,下山的时候,几个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拎着菜篮子下山。

看来他们是进山采蘑菇的也不知道他们采到没有。

“小和,你采了多少蘑菇?”拦住他问的是发小石头。

“没有采到多少,外围的蘑菇能有多少,常常有人采,从没有消停过。”

“唉,我们也没有采到多少蘑菇,不会以后蘑菇都采不到了吧。”

石头忧心忡忡,家里的粮食也不多,糊口都不够,他现在天天吃煮红薯,连续吃了两个月。

吃多了红薯,胃里火烧火燎的不舒服。他也想吃点别的,缓解一下胃里的不舒服。

“应该不会吧。”沈清和知道还有明年就是下雨,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至少也得等到秋收以后,日子才好过一些。

与小伙伴们打了一个招呼,沈清和就回家去。

家里有客人,没有进院,就看到院子外系好的三匹马。

应该是附近农场的军人们来了,也不知道来干啥的。

钻进厨房,沈清和把背篓交给大姐,“大姐,快看看,我打的。”

“呀,有兔子有鸡,还有鸡蛋,小弟,大姐给你炒鸡蛋吃好不好?”

“好,咱家来的什么客人?”

找大姐打听消息是最好的,她什么都告诉弟弟。

“是附近农场的人,问咱爹明天要不要进城,需不需要给家里带东西回来,最主要的是想让咱爹做中间人,过些日子狩猎,让他们也参与参与。”

“哦,那就没事了。”大人的事,只要没有人刻意告诉他,他一般不会多问。

五连的人驻扎开荒的地方,就在他们村七里路都不到的地方。

第一次来拜访小南村时,就打听自家老爹是退伍军人,之后他们没事就会来自家。有两年雪下的少一些时,他们还过来玩过,找爹喝过酒。

看来他们这次是想爹做中间人,帮他们与生产队队长说和一下,想跟着进山打猎。

几位老兵在堂屋,大声的说话,说起往日的峥嵘岁月,还有每场他们经历过的战斗,沈父不在家,应该是去找人说事去了。

晚饭还没有做好,三位老兵得到消息,急匆匆的离开。看来是不想被沈父拉着在家里吃饭。

几天后,沈家人全发现了沈清和的变化,不再像个恶霸一样随意打骂呵斥三个姐姐,对爹娘小嘴也甜了不少,夜晚没事就给爹娘捶捶背,捏捏肩。越发懂事孝顺许多,沈母发现后,想到儿子最近的表现,甜滋滋,美得很。

她的付出有了一丝丝的回报,儿子比以前更加的好,在她心中儿子一直是最好的。现在是更加更加的好。

小南村粮食与其他屯子一样,粮食不够吃,唯一好的就是没有人和他们抢小南山山上的野菜野物,用野菜和粮食掺杂在一起吃,勉强混个六七分饱。

偶尔运气好,还能吃上一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