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改诏(第4/5页)

还以为刘元有什么高的要求,结果竟然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刘邦道:“如此小事不必用上你的功劳,她们救了你不假,有功于国也不假,诏令下发只写了她们的姓氏而没有名字,倒是拟诏的人过失了。”

刘邦并没有细管此事,而刘元如此郑重所请,反而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谢父皇。”刘元与刘邦再一次拜下,刘邦诧异地看着刘元,“你这是何意?”

“诏令拟发,拟诏的人在心里对于我让人送上来的名单视而不见,对于女子,他们认为女子只需要有一个姓氏即可,名字不配拥有,父皇同意改诏书,让她们的不再是一个姓氏,那根本不会让人记下来的姓氏,毕竟姓太多了,只有名字,才能让她们虽然死了却也依然活了下来,儿因此谢过父皇。”

想想自古以来,有多少记入史书中的女子有名字的?

可是名字为什么男人都可以有,女子却只能冠以一个姓氏而代替,她们难道不是活人吗?

刘元在看到诏书时便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刘元早些年一直都想让女郎与郎君们一样,因在她的心里从不觉得女郎有什么地方是不如郎君的,但是因天下而乱,手里要做的事太多了,她虽也让女郎们来读书,却是远远不够的。

诏书送到刘元的手里时,刘元看着同样是功臣,男子死了,名字籍贯写得清清楚楚,可是女子却只有一个姓氏,还有许嫁的夫家,其他的再也没有了。

明明同样的名单上去,却要如此区别的对待,刘元当时气得都火了,最后还是生生的忍下了。

可是,刘元当时便打定了主意,就算让她用所有的功劳去换,她也要开这个先例,让那二十八个为她而死的人,让她们的名字如同所有战死的将士一样写在诏书,让天下人都记到,也将会记入史册中,叫后世的人都记得她们。

“你,不要太难过。”刘元说着话时流露出来的哽咽,刘邦也想起死去的二十八人之中还有一心,很漂亮的一个女郎,叫他第一眼瞧到就动了心思,可是一心对他敬而远之,刘元也不同意将一心给他。

后来,他便放下此心,虽然总会下意识的去寻与一心相似的人,其他的人总不如一心。

可是那样一个他以为应该被男人宠着护着的女郎,却与刘元出入对战匈奴,甚至为了救刘元,为了大汉而自尽于敌前。

一心当日说过的话,听过的人都记下,更是传扬了出去,刘邦也听说了。

大义凛然,心怀天下。如此巾帼英雄,岂能让其默默无闻而死?

所以刘元一提要将她们的名字都写在诏书上,刘邦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父皇,如果没有她们,我早就已经死了。”彼时面对匈奴进犯,刘元心下再悲痛,想到自己的一条命,却背负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她们仅仅因为想要她守护整个云中,守护整个北境。故而再痛,再难过,刘元也没敢落一滴泪,让人瞧出一丁点的伤痛。

而今日,悲愤交加,得到刘邦肯定地告诉她,她的要求刘邦都答应了,再有刘邦那一声你别难过,刘元落下了泪。

从小到大,刘邦真是没见刘元哭过,他见过最多的是戚姬的梨花带泪,初初时觉得十分新奇,那柔弱得好似生死都掌握在他手里的女人,落下下的泪更叫他怜惜,可是随着天长日久,所谓的怜惜还剩多少。

刘元从来不哭,至少在她懂事之后再没有哭过,眼中落下的泪,比起动不动就哭的人更令人揪心。

“救了你的人,你要如何待她们,要如何赏她们的家人你只管说。”刘邦心疼刘元,更是想到刘元几乎是命悬一线,差点便死了,救了刘元的人,他们对刘家有恩。

赏,就按刘元说的赏,刘元想要怎么赏她们只管的说。

刘邦难得大气一回,刘元却摇了摇头,“将士们的性命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救了我而让她们另外。对战匈奴而死的将士一视同仁,我也只要求一视同仁,因此她们的名字,我只要诏书写清楚了,属于大汉的史书也会将她们的名字记录下来。为大汉而死的人,就该一视同仁。”

并非任性的人,刘元就算想要给这二十八人再多,却也知道她不能因为她们救了她而给得太多。

特权,对于旁人来说,她是大汉的公主,她是拥有特权的,救她的命就该特别的对待,可是刘元并不想让人觉得她有那么特别,所有人的命都是命,因为救她而死的人,欠她们恩情的人是刘元,要还她们恩情的也应该是刘元,却不是朝廷。

按她们杀匈奴人的功,该给她们的大汉要给,多的因为刘元而产生的功劳不应该给。

刘元分得清楚,而且一点都不想开一个先例。

“你是大汉公主,你更是守卫了大汉的江山,守护大汉的百姓,救了你等于救了云中及北境的百姓,让匈奴不能再进犯。你对大汉有功,救你的人也是对大汉有功的,因你之功念她们之功,亦是理所当然。”

刘邦听清楚刘元的意思,看着刘元丝毫不觉得她一个大汉的公主,位同诸王,有功于社稷有什么大不了的,对待救她的人,竟然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朝廷因此而背负她的恩情,惊叹地看向刘元,还是赶紧的与刘元解释了一通。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民养于我,我还于民。拥有多大的权利便有多大的责任,都是相辅相成的,因何我的命就特别的重?救了我就算是有功了?”刘元如此地反问刘邦,刘邦……

说不过刘元,说不过刘元,因为叫刘元一绕,他只是更认清了一点,刘元并不觉得现在自己做的一切算什么功劳,而是因为她是大汉的公主,拿着朝廷的俸禄,叫百姓养着,刘元应该尽心尽力地去为百姓办事。

刘邦想着刘元一直恪守的规矩,一直都记得国家天下,她是真心真意为了大汉,没有半点的私心,也不会让自己存在半点的私心,与之相比,刘邦哪怕再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他是真的不如刘元。

自惭形秽,刘邦道:“好,就按你说的。”

按刘元所说,得利是朝廷,是大汉,刘邦并没有理由不同意。

刘盈在一旁听话至此,望着刘元的目光更加的佩服,刘元是他最钦佩的人,没有之一。

刘元和张良要从椒房殿里出来,已经成了半大小子的刘盈急急的表示要送刘元和张良,刘邦这些年因着刘盈被掳时的表现,再有割肉为药引,很是满意刘盈的,这也让刘盈显得比起以前来更加自信。

果然是刘元说一千道一万的话,都不及刘邦对刘盈的一句肯定?

心里虽然闪过如此念头,刘元没有说出口,只是看着追来的刘盈问道:“你方才有话要与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