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十年之约(第3/4页)

刚准备提一句,没想到刘元转口就提了自己。

……妈啊,都没有出手的机会,刘元好似他们肚里的蛔虫,他们想什么还没开口,直接叫刘元堵了。

刘邦当然不可能收回刘元的封地,想想刘元还有很多事要做,要是收了回来,刘邦损失才是最大的。

“殿下与臣不同,臣已经老了,殿下却是才开始。而且比起作为梁王治理梁国而无功于大汉,殿下将封地治理得极好,云中以三万兵马歼杀匈奴的十几万大军,殿下再取匈奴单于头颅,如此战功陛下将北境尽付于殿下,更是为了让殿下全力御匈奴于外,殿下肩负重任,岂能如臣一般。”

在刘邦为难地想要如何把彭越和刘元分开之际,绝对不能收回刘元的封地,彭越再一次开了口,内容听得刘邦的心情豁然开朗。

从来不知道彭越如此会说话,还甚懂得刘邦的心思,刘元默默与彭越点了一个赞。

可以预见将来的彭越日子一定能过得很好!第一个自请刘邦收回封地的诸侯王,还懂得将刘元摘出去,妥妥就是遂完了刘邦的心。

“为御匈奴,父皇予孩儿例外,不如这样。梁王自请朝廷收回封地,于我,虽为御匈奴,却不应该一直执掌偌大的封地,就请父皇立下十年之约,从今日起,十年后的今日,儿臣所有的封地尽归大在汉,由朝廷再掌。”

一片哗然,从上到下听到刘元话中内容的人没有不震惊的,不可置信地看向刘元,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谁那样迫切的想把自己手里的权利上缴回去的,偏偏刘元好似握着的封地是烫手山芋,千方百计的想要甩开。

“权不可过重,亦不可过大。否则君不似君,臣不似臣,于国不利。”刘元一语总结自己此举的用意。

张良也没有想到刘元小小年纪却懂得如此道理,清醒的选择,不曾好权。

刘邦就算现在信着刘元,却也因为要用着刘元,不代表以后他还能继续的相信而且用着刘元。

十年之约,十年之后刘元才多大?

也是那么一想他们才记起来,刘元刚刚及笄第二年出嫁,眼下不过才十九岁,十年之后的刘元才二十九岁。

试想要是换了是你,半生辛苦半生操劳,本来可以大权在握,却在你精力最好,精神最好的情况下,闲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在以己度人,自己能不能做到?

“十年之期是不是太短了?”刘邦想来想去,还是问上一句,他是觉得刘元自律,十年的时间想修建出可以抵御匈奴的城池,练出一支可以击退匈奴于长城之外的军队,是不是有点太难了?

“够了。”刘元却自信地告诉刘邦,“如果历十年尚不能做成的事,怕是穷尽我的一生都做不到。

十年磨砺出一支强兵来,可以杀了匈奴,让他们再也不敢进犯大汉。

刘元的目光灼灼,全然是自信。

“此事,此事……”刘邦虽然相信刘元绝对不是空口说白话,但却还是不安的啊!

因而拿不定主意,倒是萧何出列道:“公主殿上所提皆为大汉长远而思虑,攘外安内,殿下所掌的封地,军队,权太大,若是不能约束,长此以往,对大汉不利。”

换而言之萧何十分的同意刘元十年之约。

做下了约定,让人看得到希望,也看得见未来,那么将来的日子,刘元就不会再人死死地盯着,她就可以放手去做;而刘邦和朝廷想到刘元不管把北境治理得再好,早晚都是要收回朝廷管辖的,也就不在意刘元都做了什么。

一举既解了刘元的后顾之忧,不会再让刘邦担心她功高盖主,还能让本来针对她的人都开始静心地等着十年之约的到来。

萧何哪怕很少佩服一个人,此时却也对自家的弟子由衷的佩服。

“臣也附议。”萧何能想明白的事,聪明人那么多的大汉朝,一个个都想到了刘元此举是免大汉的后顾之忧,纷纷附议。

本来是请刘邦拿主意的,最后倒是一个个都表示觉得刘元的提议太好,不同意都不行。

“臣附议。”张良同样同意,与刘元垂拱时对视一笑,他们的初心都是为了天下,也是为了百姓,如果可以,他们是不会愿意让自己引起大汉的动乱的。

故而对于善于急流勇退,而且懂得克制的人,他们从心里钦佩。那一个人恰恰又是与他们相守白头的人,想着便让人更是不由自主的欢喜!

“好!”刘邦想来想去也觉得刘元这个十年之约不错,这不仅是让刘邦放心,也是对刘元的约束。

“梁王所请,朕也准了。只是收回封地与兵权,梁王以后居于长安,梁王还是梁王。”有刘元在前,就算本来是很注意彭越的人,也觉得小小梁国就那样而已,没什么关系。

刘邦立刻顺势将彭越的兵权和封地收了回来,“至于梁王此后于长安的用度,你们尽快拿出章程来。”

作为诸侯王,自有封地,哪里还会看得上朝廷的俸禄,可是现在彭越将封地交了回来,没了封地总要想想办法家糊口,定下俸禄也是为了彭越着想。

“多谢陛下。”听到刘邦还能记起如何让他养家糊口的,彭越再一次拜谢。

刘邦走了下去亲自将彭越扶了起来,轻声与彭越道:“是朕要谢你。谢你心中存百姓,存大汉。”

哪怕彭越的说辞都是为了自己,刘邦却只能给他戴高帽子,彭越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汉才会将手里的兵权和封地交出来,刘邦还必须得好好待彭越!

至于旁的诸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彭越会连王都不想当,竟然连封地都要还给刘邦,疯了,真的是疯了。

再看刘元也觉得刘元傻的,十年,只握着十年的封地,就等于是帮刘邦白干活而且讨不得半点好处。

况且那些跟着刘元混的人,对于一个只可能掌权十年的人,他们还会愿意跟着刘元?刘元是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收拢到的人,自此都得跟她离心很好?

挠头捉狂,他们都想冲上去捉住刘元和彭越的肩膀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傻,是不是傻?

你们怎么就搞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怎么办,我们一点都不想像你们一样的犯傻,可是你们有想过我们的处境吗?

彭越和刘元的自请既让人意外,同样也是震惊整个大汉的。

宴席散去,一直与刘元保持距离的人,如萧何就走到了刘元的面前,“能教出你这样的弟子是萧何几世修来的福份。”

“明明是你来抢我的弟子。”曹参在一旁幽怨地感叹一声,当年是他先看中的刘元,想想那些年来萧何看着刘元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曹参没少问过萧何几个意思,也不知为了刘元在萧何的面前说了多少好话,然而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