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殿下不曾心仪留侯?(第4/4页)

可是此次过后,哪怕再想混个脸熟都不成了,张良的表现还能看不明白,他不高兴有人说刘元的不是,也不乐意有人旁敲侧击的想从他身上问起刘元的利益。

只是公孙原怎么也想不到,刘元说将纸利给了云中的贵族竟然真只给他们,就算张良是她的未来夫婿,刘元竟然也不曾动过心思将纸利给了张良,也让张家占点便宜。

“郎君,没想到这位公孙郎君竟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和长安那些人没什么两样,竟然都是想从你的嘴里问到纸方。”公孙原一走,张良即回了房,驿站里并没有其他的人,而且张良的身份更是特殊,招呼是最好的。

侍从一边帮着张良脱去外衣,一边恨恨地嫌弃,不高兴他们对张良的算计。

张良道:“纸利太大,少有不动心的人。”

“郎君就没有动心,若是郎君想要,只要郎君一句话,公主殿下一定会给郎君。”侍从笑着说起张良与刘元,他就算再傻也看出来了刘元对他们郎君的爱护,若是张良开口,刘元一定会将制纸的方子给到张良。

“不许胡言。纸利一事非同小可,出不得半点差池。”刘元想要以信立天下,张良绝不会拖刘元的后腿。可是啊,这一遭啊,也让张良看得更清楚贵族是什么模样,心中堵了一口气至今 ,还是看到刘元欢欢喜喜的,再有云中生机勃勃,他才觉得心中的没有那么气闷。

倒是一心回去即将在张良那里见到公孙原的事情告诉了刘元,刘元不以为然地道:“从我这里拿不到纸利便动脑筋寻到留侯那里,以为我就算不把纸利给旁人也该给我未来的夫婿卖个好才是,千算万算怎么样也算不到我竟然会心狠至此,连留侯也不给。”

一心道:“留侯心中会不会怪殿下?”

旁的谁都不担心,一心只怕刘元与张良还没成亲却因纸利起了间隙,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留侯若是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刘元风轻云淡地说来,一心却看出了刘元的认真,转而也想若是张良真是这样的人,刘元又怎么会看上,能叫刘元看上的张良会连最基本的品性都不行?

“消息还得让人再散出去,来的人还是不够多。”一心训练的暗卫,刘元更是想到了消息的传递,消息不通是件大事,终于安定下来,不能因为消息吃了大亏才是。

“殿下,长安的消息送来了。”才说消息,消息可就送上来了,孟非拿着长安送来的密信送到刘元的手里,刘元看了封面笑了,上面正是刘邦的专用玉玺,刘元连忙拆开一看,刘元最关注消息在上面写得一清二楚,提醒刘元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我的生辰父皇和阿娘会来云中。”最后刘邦连带提起此事,刘元瞧着却嗅出旁的味道,刘邦可不是随便乱来的人,来参加她的及笄礼不错,只怕并非最主要的目的。

一心一听可高兴了,“真是太好了,殿下的及笄礼何等大事,若是陛下和皇后都缺席了,殿下心里得有多难过。”

刘元其实对及笄礼并没有多看重,可是琼容再忙也都准备着还差了许多日子的及笄礼,可见她们都有多看重这个日子。

“留侯这个时候来是不是也是为了参加殿下的及笄礼?”一心看刘元兴趣缺缺的,突然冒出这样的一句,刘元一顿,虽说她不当一回事,架不住这个时代的人视及笄和及冠为人生中最大的事,及笄与及冠都是成年,女子及笄便可许嫁。

啊,刘元的婚事定下了,身为夫家的张良是该来的,否则落在旁人的眼里就是张良不看重刘元。

“殿下听着留侯是为殿下的及笄礼来的可是高兴些了?”一心注意到刘元脸上露出的笑容,凑过去打趣地问。

孟非在一旁听了一耳朵,其实很是想避开的,只是刘元看完了信还没有吩咐,孟非想走也不敢走啊!

刘元点了一心的额头,与孟非吩咐道:“让韩驹他们注意防卫,从父皇进入北地开始便近身保护,不得出任何差池。”

从前刘邦在外头也就算了,若是进了刘元的地盘,刘元还真得把人好好地护着,万不能让在她的地盘有半点闪失。

“殿下提及陛下的安危,云中是不是也要安排小心些,人越来越多了。”人一多事情就多了,孟非也是看接二连三发生打架斗殴的事,刘元提到了刘邦的安全,他也提醒刘元别忘了云中。

“看我忙得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还是让他们回来一趟,我亲自跟他们交代。”刘元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亲自安排他们,北地的安全也好,云中的守卫也罢,人一多若说没人趁机闹事刘元半个字都不信。

“非去请诸位将军回来。”孟非平日除了画图收集各地的资料,手里要办的事也不少,刘元听着挥手道:“不必你亲自去,书阁还得你来,最好能立个规矩,你仔细瞧好该立什么规矩。”

孟非可是史家出身,从前只留他画地图是大才小用,眼下刘元是别有准备,不打算让孟非再过从前悠闲的日子。

得亏了孟非不知刘元的想法,若是孟非知道刘元竟觉着他往日过得轻松,怕是要与刘元好好论论。

他虽没有什么大事要忙,小事琐事多着,刘元手里能用的人就那么几个,现在还多得了一个徐庄和尤钧,孟非倒是轻松了点,然而从前哪有孟非歇着的时候。

而刘元约人三天之一道辩论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刘元能征善战之名他们是早有耳闻,可是刘元竟然也熟读百家,自是让他们始料未及。

从前刘家是什么出身?额,刘邦是个混混,刘太公就是个种田的,字都不识一个,刘邦就算识了几个,可是刘邦也不敢说自己有学问。

与人辩论,想想那是谁人敢轻易开口说出来的话?

好些听到消息的人都想去看看刘元的笑话,倒是有人提醒他们刘元在云中建的一座书阁,进去的过的人都知道,书阁里的书放满了四层。

书阁有多大?各家但凡有点家底的人想了想自家那点藏书,再看看刘元大手笔建的书阁,不能比,不能比。

若是刘元真将书阁里的书都看完了,刘元还真有能跟人一辩。

“刘元才多大,听说都尚未及笄。刘邦发家的时候刘元又是几岁,这么多年刘元一直在领兵打仗,她能有多少时间看书,就算她每日都能看,她能理解多少,又能记得多少,我们还需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