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楚王不想活了?(第4/5页)

“你不是韩信。”琼容岂不知刘元的言外之意,“韩信会有今日大部份都是他咎由自取,与人无尤,别把自己当成韩信那样的人。”

“虽说楚王言行多有不妥,他总是立下大功的人,当初为了赢可以无限的纵容他,眼下赢了就打算抹去他曾经做过的一切?”刘元点出问题所在,“今日是他,明日是谁,我能幸免?”

话至于此,琼容无可反驳,都该将心比心,刘元是什么境地还有比琼容更了解的?

“情一定要求,放也一定要父皇放过楚王这一次。可以不让他再掌兵,至少却必须让他活着。”韩信得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安抚天下诸侯的心,只有韩信活着,刘元才不会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

琼容看出刘元的坚定,挥挥手道:“罢了罢了,那就回宫吧。”

刘元回长安如此大的动静没有人能瞒得过,再去见韩信这样的事情上,谁也不可能当作自己没看见。

既然从楚王府里出来了,刘元就该回宫了,回去拜见刘邦。

“我这就回。”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刘元的风格,刘元也没想回府把自己收拾干净才回宫,她再丑的样子也不怕刘邦看到,外形不好正好衬托她此刻的心情。

只在门口和琼容说了几句话,让刘元立刻带上席寒和八彩、向阳回了宫,不意外就在宫门口看到了刘邦身边的内侍。

内侍见着刘元显然也是大松一口气,与刘元见礼,“殿下,陛下在等着你。”

刘元翻身下马,“有劳了。”

二话不说要去见刘邦,内侍面对刘元的客气自也不敢二话,只管在前引路,将刘元引往刘邦的宫殿。

刘邦正在看着歌舞呢,刘元一身灰头土脸的出现倒是把载歌载舞的人吓得不轻,刘邦注意到了刘元,“下去吧。”

歌伎们二话不敢问,与刘邦作一揖而退了出去,刘元上前与刘邦见礼,“见过父皇。”

刘邦一记利目扫过刘元,“一回来长安就去见楚王,在你的心里楚王就那么重要,比你的父母,大汉的江山都要重要?”

行,反正他们父女早就撕破脸了,装着父慈女孝的做什么,刘元还真是挺喜欢刘邦这样说话方式的。

“楚王说狡兔死,良狗烹啊。”刘元意味深长地重申韩信说的这一句,刘邦拍案而起,“你以为自己和他是一样的?”

“孩儿愿听父皇训示,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刘元直言不畏,刘邦指着刘元半响没有说话。

他不说刘元说的,“父皇不曾对我防备?父皇不曾对我疑心?我可曾做过伤及父皇的事?我可曾做过不利于大汉之事?我是父皇的亲儿尚且如此,敢问父皇所指我与他不一样是怎么样的不一样?”

想让刘元相信刘邦所谓的不一样,凭什么,刘元是要怎么样去相信。

刘邦又做过什么是可以让刘元去个信的?

“你不知韩信是要谋反吗?他不仅自己要谋反,他更是挑着你要你一块谋反,你听不出来?”显然刘元方才与韩信说的话已经一字不落的传入了刘邦的耳朵里。

“他再挑唆,难道在父皇的眼里我是任人挑唆就会对父皇不利的?我曾做过对父皇不利的事?”

刘元既然敢去见韩信,敢和韩信说那一番话,刘元就不怕刘邦听见,就算韩信再挑唆又如何,决定权在刘元手里,刘元想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刘元说了算,不是由人挑唆得了的。

刘邦道:“从前不曾,如今的你还是从前的你?”

“父皇说错了。我依然是从前的我。”刘元知道刘邦指的是什么,他们父女撕破了脸,刘邦觉得刘元对他的厌恶无法改变,却不知这份厌恶从开始到现在是一直都存在的,并不是因为刘邦当了皇帝,有了一个戚姬才存在。

刘邦听出刘元的意思,抬起头死死地盯着刘元,刘元也不怕。

而是再一次说明,“无论喜与不喜,无论爱与不爱,父女天性,血缘天生,我与父皇是一条路的人,我会和父皇一起走下去,永远都不会回头,我也清楚任何人都不可能会是父皇。当初我就说过,如果父皇对我起疑心,觉得我会对父皇,对大汉不利,父皇尽可杀了我,这一句我记着,父皇也记着。”

这句话刘元说过不止一次,刘元不知刘邦究竟有没有听进去,或者又相信几回,但是这是刘元的肺腑之言。

“好了,韩信的事你不要插手。”刘邦说不过刘元,比起刘元心中坦荡,刘邦自己心里都存什么想法他自己清楚,和刘元一比起来,他自惭形秽。

刘元应着刘邦的话却跪下了,“请父皇饶过楚王。”

刘邦真是差点没被刘元给气死,他不说刘元还不跪下,一说让刘元不再插手韩信的事,刘元直接就跪下了。

刘邦指着刘元,没能忍住地走过去冲着刘元道:“你是不是听不进我说的话,你是不是觉得你是我的女儿,我就当真不敢杀你。”

“没有父皇不敢做的事,只有父皇想不想做的事。”刘元挺直了脊梁回答刘邦,刘邦的心情总算被刘元说得平复了些,因此朝着刘元再道:“既然你知道,那你还敢为韩信求情?”

“为楚王求情不仅是为楚王,也是为父皇,更为大汉。大汉建朝才多久,项羽被杀又才多久,父皇就着急地想要收拾功臣,不说各路诸侯,朝中的文臣武将,你就不怕他们寒了心?”刘元提醒刘邦不要忘了这天下虽然定了,可是想要天下安稳,想让天下太平还差得远了。

刘邦整个人一凛,似是听进了刘元的话,刘元再接再厉。

“杀一个韩信不算什么,落入父皇的手里你要他生也好,要他死也罢,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对,韩信谋反看起来证据确凿,可是没有人会觉得所谓的证据确凿当真就是证据确凿,在所有的眼里他们只会看到一样,就是父皇容不得功臣。”

这是提醒刘邦,让刘邦不要忘记了敌人不是只有一个韩信。

“各诸侯掌兵,虽则我们收回他们大半的兵权,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如果他们当真想要造反,必能以手中那点兵搅动风云。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兵,而是在他们兵起时想要作乱的人,那些动脑子想要得到更多的人,父皇总不会觉得贵族不想再将你从皇位上拉下去吧。”

敌人,刘邦的敌人不少,大汉的敌人更是不少,刘元只是提醒刘邦不要忘记韩信如果当真被杀引发的后果,由此叫刘邦深思,想清楚了自己是不是当真要杀了韩信。

“你如此着急的对付贵族,是为大汉?”刘邦想起刘元让人送来的公文,刘元一直在努力对付贵族,一杀就是不少,“那你为何还要让贵族代替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