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结局(下)(第2/3页)

“还是有点儿不敢相信,我竟然真的怀孕了。”韩嫣道,“之前那么久都没怀上,我还在想是不是自己体质不好。还好还好,这下我能给孟郎生儿育女啦。”

孟庭心中熨帖,温声道:“早些睡吧,累了一天了。”

“等等再睡。”韩嫣这会儿还有点兴奋,睡不着。

她注视孟庭的眼睛,循着感觉在他唇上啄了下。

“孟郎,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孟庭也吻了下韩嫣:“都好。”

“那你说,我们的孩子是长得像你,还是长得像我?”

这孟庭可不知道,他揉了揉韩嫣的后脑勺,好笑道:“好了,快睡吧,别让我担心。”

韩嫣嘟了嘟嘴,终是乖顺的应了:“嗯。”

……

韩嫣有孕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最先得知的就是邹氏和韩攸。

邹氏和韩攸都过来探望韩嫣,都带了好多燕窝、益母草之类的补品。

邹氏原本担心韩嫣是和她一样的体质,不好生养。眼下见韩嫣怀上了,邹氏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一半。

女儿本来就深受孟庭和婆家人的喜欢,再有了孩子,便是婆家人都会捧着她。邹氏这个做娘的当然宽心不少。

私心里来说,邹氏希望韩嫣这一胎一举得男,这样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这份私心,邹氏自然是不说的,免得给女儿增加压力。

……

却说大年初一当天,整个朝堂便知道了魏愠逼宫之事。

紧接着,不出三天,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

祁临帝对魏愠及其党羽发落极快。

大约是因着新年不宜见血,再加之祁临帝仍旧念了分兄弟血缘,他终究是留了魏愠一命。

祁临帝判了魏愠徒刑,流放岭南,再不得归来。其母族干系重大者,一并跟着流放,其余人等贬为庶人。

至于那些效忠魏愠的大臣,包括汾阴伯在内,全部贬为庶人。查抄其家产,其中罪重的几人逐出京城。

汾阴伯有幸未被逐出京城,这还是看在庄敏翁主的面子上。

可伯府一家都成了庶人,再也住不起大房子,再也蓄不起奴仆。他们只能卖了房子,一家人挤在小小的二手破院子里。

这家人从来都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成了庶人,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一家人几乎全靠着庄敏翁主的食邑过活,日子紧巴巴的不说,家庭矛盾也愈发升级。

汾阴伯和伯夫人,伯夫人和妾室,曹元亮和庶子们,嫡女和庶女们……

天天都是乌烟瘴气。

住在附近的人家,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曹家院子里的争吵打闹声。接着过不了几天,就有人从曹家出来,带着行李走人。

偶有一天,曹元亮在外面给人抄书挣钱。他忙活了一天,终于捧着挣到的几串钱,回家去吃口热饭。

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韩嫣和孟庭。

光彩照人的少妇一身绫罗绸缎,挽着锦衣俊逸的年轻权臣。两人顾盼神飞,看彼此的眼神都是灌了蜜的。

明明是艳烈泼辣的少妇,却乖顺的依靠着自家相公,服帖又撩.人。

他们双双走进在水一方,就听见十三娘热情的招呼声。

曹元亮看见,店里面,孟庭随手就甩出一锭银子,买了一整套头面给韩嫣。

而曹元亮却捂着怀里的几串钱,一身粗布衣裳,脸被冷风冻得起了皴裂。

……

过了新年便是上元节,因着一切太平了,每一日孟府的主子们都热热闹闹的过。

街上的百戏、杂技、舞狮子,处处可见。锣鼓声没有一天是断的。

日子像欢快的流水,一点点淌过去。今天是鞭炮隆隆,到了明天,还是望不到尽头的烟花和灯笼。

就在这样迎新的热闹里,一道喜讯飞到了孟府,更添了大家脸上的笑色。

——内阁次辅辞官还乡,中书省的袁尚书替了他的位置。孟庭跟着官升一级,成为新的中书省尚书,位居从一品。

本朝头一个三元及第,如今又成了最年轻的一省之首。韩嫣为自己的相公骄傲不已。

一时间,孟府门庭若市。客人们一拨接一拨的涌进来,给孟庭拜年,祝贺孟庭双喜临门。

因韩嫣初有孕,不宜操劳,便由孟晶清代替韩嫣,与孟庭一起招待客人。

正好孟晶清今年及笄,孟庭有意让她多见见各家的儿郎。

如此,兄妹俩忙活到正月十四,才将将忙活完。

正月十五上元节,孟庭和韩嫣一起出去逛灯会。

两个人还邀请了尹词和韩茵。

京城里的富贵如天上人间流水落花,到了喜庆节日更是明显。看不尽的花灯,赛不完的社神。无数的热闹和绚丽像是皮影般的从两侧而过,人潮如织,穿行其中,说不出的意趣。

逛了会儿,几人上临湖茶楼,喝茶看河灯。

京城这边上元夜有放河灯的习惯,湖面冰雪初融,各色河灯漂在仍有冰片的水里,反射得湖面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临湖茶楼下原就是百姓集体放灯之处,去年年底时,茶楼做了新的修缮,开辟了几个带着悬挑水台的雅间。

悬挑水台是直接延伸到湖边的,客人可以在水台这里放灯,不用和旁的百姓挤在一起。

尹词请客,包了个雅间。

茶楼小二送来了上好的恩施玉露,和各种零嘴儿。

几人喝了茶,吃了零嘴儿,临湖茶楼又赠送了两盏河灯给韩嫣和韩茵。

韩嫣忙拉着韩茵上了悬挑水台,一起放河灯。

“嫣姐姐,你慢些。”韩茵见韩嫣欢快的像只梅花鹿,便出言提醒,“当心肚子……”

韩嫣俏丽一笑,摸了摸小腹说:“好,我知道啦,谢谢茵妹妹。不过没事的,杜太医都说了,适量的走走跳跳不碍事。孟郎也是总担心的不行!”

韩茵道:“孟大人真的很挂心嫣姐姐。”

韩嫣笑道:“说得跟尹公子不挂心茵妹妹一样!”

韩茵脸颊稍红。

两人走到水台边,低下.身一起放河灯。

雅间中,尹词不知何时支起了一张胡桃木画架。

孟庭帮尹词挂上画纸,尹词娴熟的研磨,调颜料。他看一眼放灯的两个女子,左手衔起画笔,灵活的画起来。

馒头也来了,正在孟庭腿上打盹。

约是余光里瞧到尹词作画,馒头猛地抬起头,两只爪子扒在桌上,专心的观摩起来。

韩嫣和韩茵将河灯放进湖里,用手一推,河灯便缓缓打着旋往深处去。

湖边还有不少放灯的百姓,五彩的河灯大大小小,像是绽开在湖面的玉百合般,煞是好看。

“临湖茶楼真是个好地方。”韩嫣眉眼弯弯的说起,“我和孟郎就是在这里决定成亲的。”

韩茵听了,不觉回头看了眼雅间。孟庭在望着她们,神情恬和。尹词灵活的左手像是振翅采蜜的蜂鸟,正在专注的记录佳人放灯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