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2页)

周清梧走的并不远,孟初晞就在院门口看着,明明是很普通的场景,可是看着小姑娘低头撅土,身边那小小的鸡仔和那灰白色摇着尾巴撒欢的小狗都跟着她,真的好太美好了。

她心里涌起了无限的希望,若是今后的生活都能平淡温馨到这个模样,真的足够了。

西山日落,太阳余晖渲染成金黄色,落在屋檐上,院子里,落在了站在那里的孟初晞身上,春天天气转暖,孟初晞衣衫轻薄了些,更显她窈窕颀长的好模样。

见小鸡在翻食吃,周清梧便下意识抬头去看孟初晞,夕阳下的人与夕阳的迟暮之感截然不同,金色余晖中的她美得让周清梧心跳骤急,偏偏那人对她还笑了一下。于是下一刻她立刻低下头掩下自己脸上突如其来滚烫,眼里的羞涩只有呜呜这个窥探不得其中意味的小狗崽看得清楚明了。

周清梧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已经出现很多次了,无一不是因为孟初晞,她有些迷茫又有些不安,但是坦诚而言,她并不讨厌这种感觉,甚至隐隐觉得欢喜。

阳春三月,她们地里的八颗桑树已经发芽了,孟初晞把桑树也分了枝条压在土里,等着新长出来生了根,秋天就可以分支了。

江阴县养蚕的不多,孟初晞托人打听才弄到蚕子,家里有桑叶养蚕是件很好的事。养一箔蚕可以得蚕十二斤,一斤产丝平均一两八钱,如果善于此道,一箔蚕可以产丝二十多两,五两丝就可以织一小匹绢。一匹小绢虽说自己去卖不到六百文,但是市场价格一进一出可以卖到一贯,远比比一亩地的收益更大。

种桑养蚕这个念头尤为强烈,小时候孟初晞也养过蚕,但是她养蚕只是乐趣罢了,哪里知道这些。可是自从那天她想起被追杀那件事后,看到地旁边的桑树,这些东西便如数家珍一般涌入她脑中。因此看到桑树吐芽了,她才耗费了大力气寻到了蚕种。

不过养蚕是件苦差事,从桑叶采摘和选择,到蚕的饲养,都极为耗费心力,所以才有《蚕妇》中所言: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如果因为饲养不当蚕生病,那更是血本无归,这也是为什么江阴养蚕者少的原因。但是说实话,能担住风险的话,养蚕远比种田效益高。

家里田不多,那八株桑树和村里那些野生地桑都无人问津,用来养蚕是绝好的。

为了家中这些蚕,周清梧和孟初晞商量着紧着房子再建了一座蚕室。养蚕需要四面开窗,用纸糊上,泥土晒干贴外面避免透风,门上还要用蒲草做门帘,颇为考究。

周清梧不懂这些东西,却分外配合,在她心里孟初晞说的自然不会错。

孟初晞看着在那埋头在那编门帘的周清梧,心里有些愧疚。她知道的多,但是做这些东西却不成,往往她提的想法都要靠周清梧一双巧手去做。

孟初晞不愿一个人闲着,拿了簸箕把晒干的药材理起来,用切刀切成段,准备以后拿去卖。手中切着药材,眼神却是看着周清梧,直到专心致志的小姑娘因为脖子酸疼抬头活动休息时才发现。

腼腆一笑,周清梧比划道:怎么啦?

孟初晞放下东西,过去替她揉捏着脖颈肩膀,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却没拒绝,只听得身后人低声道:“这几天,让你受累了。”

知道孟初晞说的是做蚕室的事,她笑了笑拍了拍孟初晞的手,扭头打着手势:不累,往日里比这更累都有的,你都有帮我,比我一人好多了。

说完她转头看着身后已经做的差不多的蚕室,眼里满是期待:等到蚕吐丝了,一切都值了。

孟初晞微微蹲下身仰头看着她:“可是我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我就这么一说,让你做这做那,万一我说的不对,这蚕耗费了气力却挣不了钱,该怎么办?”

她其实有些时候都觉的自己看不透周清梧,这小姑娘怎么就这么实心眼地信她,分明自己行为许多地方都不合常理,她却是言听计从。这么久的相处她深知这个看似内敛的女孩子有着一颗玲珑心,她虽然有口不能言,却是远比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更聪慧,绝不是没有主见想法的乡野丫头。

周清梧大眼睛里漾起了笑,灵动而耀眼,她伸出手慢慢比划:因为初晞是个很厉害的人,你说的事定然是有依据。江阴富贵人家多,衣绫罗绸缎也多,养蚕的确能得利。既然你懂一些,为什么不试。即使是亏了,那也是一个开始,可以积攒经验,下一次便能更好了。

比划完她有些羞涩地抿了抿唇,那对梨涡也被抿了出来,继续打着手势:初晞不是平凡之人,喜欢平静却不甘于平庸。

抬头看了看这一片小山村,她定定看着孟初晞:你有大志向,我也是,这里不是久居之地。

她能感觉到孟初晞读了很多很多书,她脑海里许多想法她甚至都没思考过。她讲的许多故事,还有她时常和她说的那些话,让她一度觉得自己愚昧无知。

别人说她是天煞孤星,克父母亲人,没有人愿意娶她,是个哑巴,这些都曾经深深刺痛过她,也让她恐惧过。可孟初晞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尊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纵然是女子也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撑起一片天,即使这么恶劣的情况,她们两个女孩子也已经一步步过得更加好了。

所以,能够尝试为什么不试试,有一个人愿意带着你一起去,又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