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娘,你怎么来了。”沈丽看着出现在校门口的原主母亲。

“今天孩子上学,我想着你肯定送孩子来学校。”沈母看着女儿家的邻居也在。

“大妹子也来送孩子上学。”沈母主动跟李大燕打了招呼。

李大燕笑着回道:“家里孩子娘不送,只好我来。”

“我听丽珍说,今天田里情况不好。”李大燕想到丽珍刚说的话,心里担心的很。

沈母一听李大燕提到这,叹了口气,今年这年头不好,自从麦子种上到现在没下过雨,虽然下了几场雪,但是雪下的小,化成水解不了田里的旱情,按这样的情况下去,今年怕是收不到多少粮食,到时老老少少都要饿着肚子。

“今年田里干的厉害,怕是收不到什么粮食。”沈母说到这就心烦,孩子刚订了亲,家里也没有闲钱去买粮食,只能从嘴里省下来。

李大燕一听,本来就担心的心更家担心,不行,她回去要跟老头子商量,多买点粮食在家里。

沈丽珍看着他们两人一脸担心,又看了看再一边玩的孩子们,快上课了。

出声打断两人:“娘,燕婶,孩子们快上课了,先把孩子送进去,再好好聊。”

被打断的李大燕回过神,她还要把粮食给老师,昨天她没带。

“孩子粮食还没给老师,我这边先把粮食送去,等改明你们回家,我们聚一起再好好聊。”李大燕对着沈丽珍和她娘说道。

“到时候一定找婶,婶别忘了,粮食省点吃,能买就多买点。”

沈丽珍又叮嘱了一遍,希望燕婶能听进,要不是原主母亲来了,送完孩子她肯定是要跟燕婶好好聊聊,但是沈母来了,应该是有什么事要找她。

沈丽珍带着孩子还有沈母跟燕婶道别。

沈母看着女儿手里拎着的粮食,伸手接过说道:“你现在月份大了,重的东西能别提就别提。”

“知道了。”沈丽珍拉着大柱和铁蛋先把他们两个送到班里。

“放学等娘来接你们。”孩子们对上下学的路还不熟悉,让他两个自己回去她不放心,等两人熟了以后再让他们自己上下学。

“娘,我们等你来。”大柱说完松开娘的话,准备进班级。

铁蛋拉着娘的手不想松开,他想跟着娘一起回去,不想上学。

“铁蛋?”沈丽珍见老二不松开手,疑惑的问了声。

“娘,我想跟你回家。”铁蛋低着头不敢抬头。

来时不还好好的吗?看着铁蛋不想进班级,她以前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学前就不想上学,尤其是进班的那一刻,是最不想上学,厌学情绪最高的时候。

“铁蛋,不上学以后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要饿肚子,你想以后饿肚子吗?”沈丽珍蹲下身子问着铁蛋。

“娘,我不想。”铁蛋一听以后要饿肚子,立马摇头,他不要饿肚子。

“不想饿肚子,那跟哥哥一起去上课,下午三点半的时候娘就来接你们,很快的。”沈丽珍把铁蛋和大柱送进教室,跟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坐好。

跟两个孩子道完别,把粮食给孩子们老师送去。

“娘,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吗?”两人把东西弄好,问着沈母。

“没什么事,今个正好上集,我想着你肯定来学校,就想着来看看你和孩子们。”沈母把手里的包换到右手拿着。

“你最近和孩子们怎么样,肚子里的孩子有没有闹你。”沈母跟女儿走出学校。

“没有闹,就是是不是的有些反胃,我和孩子们吃住都在雇主家,都很好,家里最近怎么样。”沈丽珍看着沈母像是有烦心事,不知道她在愁什么。

“家里还是老样子,反胃的厉害吗?”沈母见女儿提到家里就想到田里的情况,心里就愁明年的收成。

“还行,时不时就来一次。”肚子里的孩子是个乖孩子,没怎么折腾她,也许是月份还没到那时候。

“家里夏天腌的酸豆角还有,下次来我给你送点,你放点辣椒一起炒。”之前女儿怀大柱他们的时候,比这厉害,吃她做的酸豆角就不吐。

“娘,不用送,雇主家也酸菜,我不想吃。”沈母家里人本来就多,平时吃些什么都是能省就省。

没多久饥荒就要来了,这些豆角到时候都是活命的东西,说道这,沈丽珍拉着沈母的手走到一处没有人的地方。

“怎么了。”沈母看着女儿神神秘秘的。

“娘,燕婶来之前就说她娘家田里干的厉害,今年怕是没有什么好收成。”沈丽珍说完等着沈母的反应。

“说到这我就愁,今年怕是真的收不到什么粮食。”沈母话落音,脸上的愁意更浓。

看到沈母脸上担心的神色,她多么想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三年,天气一年比一年不好,她小时候听奶奶奶说,田里收不到什么粮食,还要上交,一年比一年难熬,人只要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

“娘,这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雨,今年粮食除了上交的,自己吃的粮食不要卖,存起来。”原主母亲每次除了上交的粮食,自留部分的粮食都会卖了一部分换钱。

“你二哥还等着钱办亲事,粮食哪能全部存起来,本想着看今年能不能多收点粮食,没成想这样。”

沈母想到老二的婚事就着急,初八定了亲,本想着等麦子收下来给两人办了,现在田里这情况,孩子们的婚事该怎么办。

“娘,二哥的亲事不急,现在急的是要是收成不好,今年的自留的那部分粮食要全部留下来,娘,你忘了小时候你跟我说的,你们小时候的那场逃*荒了。”

沈丽珍想到原主的记忆里,有一个片段,是原主小时候不吃饭,有一次打翻了一碗饭,沈母心疼的不得了,就跟原主了说了她小时候的经历。

沈母不是当地人,小时候家里干旱颗粒无收,应了那句旱久必涝,后来又发了洪水,整个村子的人都开始迁移,没有吃食,不少人都死在了路上,沈母一家,当时沈母的娘见天不对,就开始疯狂的找野菜晒干存起来,一家人靠着野菜熬过了那段恐怖的日子。

现在这情况跟当时的很像,他们现在这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要是真的像她小时候那样,想到这,沈母开始发抖。

“娘?”沈丽珍看到沈母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身子满满的发抖。

“丽珍,你在镇上每个月发的口粮跟孩子们省着点吃,这天怕是要变了。”沈母拉着女儿的手,严肃的说道。

“我会的,娘,你手里要是有余钱就多买点盐。”后面的几年什么都缺,她记得奶奶说当时没有盐,不少人都得了大脖子病。

“买盐?”沈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多买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