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页)

至于这中间她是用没用上,又是怎么用了,都是她的事。

何况宁王府真正的血脉本就是她,宝意站在这个位置上,不管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

霍老也不需要她再向自己多解释,只问道:“这回要爷爷帮你做什么?”

他一接过这玉坠,就知道不是自己仿造的那一枚。

这一枚应该是真的。

宝意手上有一真一假两枚玉坠,看起来一模一样,若是让人看见了,怕是会生出事端。

果然,就听宝意说:“我想请爷爷替我把它变个样子。”

霍老挑眉,宝意抬手认真地比划了一下,“就是有没有办法,能够在不伤到这玉坠的情况下,把它变成另一种形状,叫人认不出的。”

这玉坠里带着这么一个空间,坠身定然也不能损坏。

若是做一番变化,能保护得了这坠身又不影响自己进入这空间的话,那就太好了。

霍老端详了这玉坠片刻,心中便有了方案。

这玉坠他毕竟仿造过一个,对这形状无比熟悉。

玉坠大小是他的两根手指并拢,长度到第二个指节,是最好改变成别的样子的。

“好。”宝意就听他说,“爷爷替你改,你这玉坠在我这里放半日。你下午来拿也行,明天来拿也行。”

宝意闻言,喜出望外:“那我便下午来拿。”

她今日离开府里,除了要来槐花胡同送灵泉,看爷爷,还要到自己的庄子上去一趟。

宝意刚回府的时候,宁王就给了她庄子、田地和商铺。

封郡主的时候,成元帝又给了她良田与庄子。

宝意跟着母亲学习打理家事,现在这所有的一切,宁王妃都是让她自己去管。

隔一段时间,宝意就要到庄上去看一看,决定一季过了下一季要种什么。

先前庄上的管事来报,庄里种的西瓜已经成熟。

宝意今日就是要去收成的。

她将玉坠留在了爷爷这里,便放心地离开。

宁王府的马车从城门出去,向着东边的庄子去。

来到庄上,这里的管事江同早已在等着了。

这江管事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同冬雪的哥哥本是在一家铺子里的学徒。

后来庄上管事告老,缺了个位置,他便来了这里。

他一直将庄子打理的很好,是宁王手下颇得力的一个管事。

宁王将庄子给女儿,连着得力的管事也一并留给了她,可以说是为女儿打算了。

宝意下了马车,江同迎了上来,先向她行了一礼:“郡主。”

起身后,他又看向宝意身边的冬雪,也同冬雪打了声招呼,“冬雪。”

他本就跟冬雪的哥哥熟识,和冬雪也不陌生。

冬雪守礼地唤了一声:“江管事。”

江同收回目光,对宝意说道:“郡主可要进庄子里歇息?”

宝意摇头:“不必了,我们这就去田里吧。”

“是。”江同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

宝意和冬雪同他一起往瓜田的方向走,身后跟着几个小厮。

这些小厮都是有些武力的。

若是发生什么意外,也能确保宝意的安全。

这庄子附带的田地有上百亩之多,有一半都种了西瓜。

这里的土壤是沙壤,非常适合种西瓜。

每年产的西瓜除了供应给宁王府以外,还会向皇宫里供应。

宝意听到还会送去皇宫里,就心想是了,国库空虚,当然所有开支能减则减。

夏天的水果由宁王府进贡一些,别处再进贡一些,皇宫内也栽种一些,自给自足就好了。

江同说道:“今年的雨水格外丰沛,这个西瓜也长得特别好,产量比往年多出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除了配给各府还有皇宫的份额,还会多出三分之一。

今日就是这三分之一要宝意来做决断。

宝意懂了,她看着这些堆了几车的西瓜,个个都圆滚滚的。

她走上前去,伸手在西瓜上拍了拍,听着瓜皮发出的声音,判断出这些西瓜都已经熟了。

宝意站在车旁,转头对江同说道:“切一个让我看看。”

她一说,江同便立刻让人去拿了一个一早用井水冰好的西瓜过来,当着宝意的面切开了。

那刀非常轻易地就切下去,切瓜的人伸手按着两边,用力一掰,整颗西瓜就分成了两半,露出了薄薄的瓜皮跟里面红透的瓤。

冬雪从切瓜的人那里拿了刀过来,在这西瓜不靠近心的位置挖了一小块。

她伸了手,拿起那一小块果肉尝了尝,对宝意说道:“很甜,郡主。”

这到底是在外面,不能让宝意直接吃这些,冬雪尝过确定这瓜可以就好了。

江同方才一直看着冬雪的动作,见她放下了刀,用手绢擦了手回到宝意身边。

“江管事。”宝意对江同说,“让人载了这瓜,随我一起走。”

她已经想好要将这些瓜送去哪里了。

她一吩咐,江同就立刻安排他们加快速度收成。

很快,这多出的满满十车西瓜都装好了,在表面上用布蒙上,再缠好,以免从车上滚落。

然后,就跟着宝意的马车从这庄子上离开,一路排着长长的队伍往城门的方向去了。

城门外,棚户区如今已经大变样。

那些原本只是搭了框架的棚户现在完全建好,里头都深挖了几尺。

将那些土运出来,在内部形成了居住空间,又用廉价快捷的方式,把里面的地面铺过夯实。

每一个分配到棚户的家庭都在这里安稳地居住了下来。

还在棚户外还搭建起了可以让他们做饭的地方,各府后来追建的粥棚都已经撤掉了,让灾民以户为单位领了粮跟肉回去,自行煮食。

而这棚户还在建的部分,依然是这些灾民中的青壮为主力。

他们每日还是可以从宁王府的粥棚里领到干粮。

因此,家中只要是有青壮年在参加搭建工作的,那些分到的粮食就可以省下许多,也可以吃得比旁人都饱。

随着父母流亡过来的幼童已经习惯了在这新家的生活。

他们穿着身上用粗布做的新衣裳,还有新编好的草鞋,绕着棚户区的外围欢快地奔跑。

在听到了马蹄声时,这群幼童都停了下来,眼睛望着马车来的方向。

尽管这段时日宝意已经没来了,可是这些幼童还记得宁王府马车的标志。

有个扎着双髻的女童指着那马车叫了起来:“是宁王府的马车!”

“车上是郡主姐姐吗?”

他们幼小的心灵最能辨别的就是谁真心对他们好。

因此,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宝意。

宁王府的粥棚是最早搭建起来的,如今还留在那里的也是宁王府,都是因为郡主姐姐记着他们。

不光是孩童,其他人也注意到了那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