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红楼(21)(第2/2页)

经历了如此大的一番变故,翰林院里果然也没什么人追究王守仁迟归的事情,除了当初允假的官员已经高升,也有王守仁现在是个关系户的缘故。

李澈入阁之后,几乎是雷厉风行地整顿朝堂,又有新君配合,几乎把半个朝堂的官员都肃清了一遍,不讲关系,不讲人情,但凡尸位素餐不干正事贪污受贿能力不足的,查一个是一个,查到了直接走人。

锦衣卫直接被借调大半,听从内阁指挥,不扰民不乱纪,只苦了心里有鬼的朝中官员,生怕什么时候就让锦衣卫给摸了。

满朝文武半夜里说梦话都不敢叫李澈全名。

新君对此十分满意,内阁之外,又给李澈安排了一大堆虚衔,表明了自己的支持立场。

顶着李阁老未来女婿的名头,王守仁在翰林院几乎人人躲着走,偶有想和他结交的,也是冲着这个名头来。

年轻的王守仁从未遭遇过这种事情,没几天就不想在翰林院待了。

李澈在看过他的折子之后,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一夜,隔日把他叫来,问他是否愿意外任官。

京官和外官是不一样的,京官关系广,人脉多,有时候一个四品京官能直接安排三品以下的外官职权,外官天高皇帝远,但往往出了什么事,没个关系网,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王守仁自然用不着考虑这些,他在沉思过后,向李澈表示想任外官,不光是外官,还要去做穷乡僻壤的外官。

李澈深知年轻人总会抱着不切实际的梦,但他没有多说,只道:“想归京就给我写信。”

转过几日,王守仁的官凭手续全都办妥,李澈直接把他安排去了河北,也就是山海关任职,王华甚至都没听过官名,还是问了人才知道不是个武职。

如果不是知情,王华差点以为是王守仁得罪岳家了。

不过年轻人,出去走走总是好的。

李凝这一次仍旧跟着王守仁去,李澈入阁之后就忙了起来,时常三五日不着家,她在京城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何况和王守仁同行的感觉当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