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2/2页)

[1] 《Il Verri》创办于1956年,至今仍在出版,其意为“咖啡馆”。这个名称来自一家位于米兰Verri大街的咖啡馆,Verri是一位贵族作家,生于1728年。——译者注(除注明外,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

[2] “六三学社”新先锋派,是1963年10月在巴勒莫成立的文学团体。

[3] 埃兹拉·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意象派诗歌代表人物,对英美现代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战”中为意大利法西斯宣传,攻击美国战争政策,被控犯有叛国罪下狱(1945),后在精神病院度过十二年,控告撤销后(1958)定居威尼斯。

[4] 罗兰·巴特(1915—1980),驰名世界的法国文论家。

[5] 乌利普创作组(The Oulipo Group)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主要是法语作家和数学家的聚会,探讨用不自然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它始建于1960年11月,创建人为雷蒙·格诺和Francois Le Lionnais。其他知名作家有乔治·佩雷克和卡尔维诺,还有诗人、数学家雅克·鲁巴。Oulipo代表法语的“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意思是“可能的文学创作室”。

[6] 俄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亲生子,曾解怪物斯芬克司之谜;因不知底细,竟杀死亲父,又婚娶亲母,两不相知,后发觉,无地自容,母自缢,他自己刺裂双目,流浪而死。

[7] 安提戈涅,俄狄浦斯之女,不顾其舅父克瑞翁的禁令为死去的哥哥营葬,结果被关入岩洞,自缢身死。

[8] 原文为意大利文si parva licet componere magnis。

[9] 巴汝奇,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Rabelais)所著的讽刺小说《巨人传》中人物庞大固埃(Pantagruel)的机智而胆小的伙伴。

[10]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小说家,以其英文写的小说《洛莉塔》最享盛名。

[11] 纳博科夫的《洛莉塔》的男主人公名叫Humbert Humbert,H在英文中可以是不发音的,T加个拖音,则是Umberto Umberto。此外,Eco在读音上与回音(echo)相同,因此借用了艾柯本人的名字。

[12] 皮埃蒙特(Piedmont),意大利西北部的一个大区,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

[13] 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新闻记者、战争英雄和政坛领袖。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意大利文坛泰斗。后期成为法西斯运动的狂热支持者。

[14] 罗斯·佩罗,IT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初富有远见地创办了全球最大的计算机服务公司——电子资讯系统公司(EDS),曾亲自带领一个营救队去营救被关押在伊朗作为人质的两位EDS职员。1988年创办第二家计算机服务公司佩罗系统,再度成功上市。1992年和1996年,打破了美国建国以来的传统历史,自筹资金,代表无党派人士参加美国总统竞选。

[15] 帕特·布坎南,美国作家、专栏作家、电视评论员,2000年参加总统竞选。

[16] 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亦对心理学及文化领域诸问题进行研究。

[17] 鲁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名著《文化模式》赞成文化相对论,主张根据文化发生的来龙去脉评价文化现象,其理论对文化人类学颇有影响。

[18] 克鲁伯(1876—1960),美国人类学家,着重研究人类文化的性质及其过程,对语言学、民俗学、亲缘关系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贡献。

[19]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波兰裔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提倡社会人类学应具有应用价值,主要著作有《野蛮社会中的犯罪与习俗》《文化的科学理论》等。

[20] 胡塞尔(1859—1938),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

[21] 宾斯万格(1881—1966),瑞士精神病学家和作家。

[22] 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德国存在主义先驱。

[23] 阿多诺(1903—1969),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24]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哲学家。

[25]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