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弃书不观(第4/5页)

症候之三:艺术上的偶像崇拜

仰视作家贬低自己无疑是有害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危险,即基于错误的理由去崇仰艺术家,从而沦为普鲁斯特所说的艺术上的偶像崇拜。宗教意义上的偶像崇拜指的是对宗教某一面的过分执迷,——有时是某一神像,有时是一条特别的戒律,或是某一本经书——,凡此种种,都使得我们偏离甚至大悖宗教的内在精神。

普鲁斯特认为在艺术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艺术上的偶像崇拜者一方面对艺术中被物化了的那一面崇奉有加,另一方面对艺术的内在精神则又置之不理。比如,他们会对某位大画家笔下的乡间景色大为倾倒,误以为那就算是对画家的欣赏了。他们紧盯着画中之物不放,却全不顾画的内在意蕴——而普鲁斯特审美立场的核心却见于这样一句话:“一幅画的美并不取决于它画的是什么东西”,此话言简意赅,大可回味。

普鲁斯特曾批评他的朋友孟德斯鸠(此人出身贵族,是个诗人),说他是个艺术上的偶像崇拜者,因为每当在现实中正巧撞上了什么画家笔下出现过的东西,他便兴致高涨。要是看见一位女子穿着一件衣服与巴尔扎克笔下卡迪央公主(《卡迪央公主的秘密》女主人公)的穿着很相像,没准他会兴奋得大呼小叫,虽说那衣服不过是小说家的想象。说此种莫名的兴奋是艺术上的偶像崇拜,何以见得?——因为孟德斯鸠的兴奋与对衣服的欣赏了不相干,完全是出于对巴尔扎克名声的崇拜。他根本说不出自己对这衣服喜在何处,未接受巴尔扎克审美视界中的法则,也未从巴尔扎克对具体对象的赏鉴中领会到什么一般性的教益。所以一旦眼前是件巴尔扎克从未描绘过的衣服,孟德斯鸠的问题就来了,也许他会看都不看一眼,而换了巴尔扎克或是一个具有巴尔扎克式眼光的人,则必能品出每件衣服各自的妙处。

症候之四:忍不住要买本《重现的美食》

食物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扮演了不寻常的角色,这些美食普鲁斯特写来如数家珍,书中的人物吃来也是津津有味。凡经他品题者,读者便难以忘怀,我们可以举出乳酪泡芙、青豆沙拉、杏仁鳟鱼、烤红鲱鱼、海鲜炒饭、黑奶油煎鱼、牛肉烤盘、白沙拉酱羊肉、俄式炒牛肉、文火蒸桃、覆盆子奶冻、玛德莱娜小甜饼、杏子派、苹果派、葡萄干蛋糕、巧克力酱、巧克力泡芙,等等,等等。

普鲁斯特笔下人物享用的这些美食令人垂涎三尺,我们平日所食则常令人觉得索然寡味,两相对照,我们心痒难熬,恨不能亲口尝它一尝。当此之际,我们也许禁不住想去买本图文并茂、铜版纸精印的《重现的美食》回来瞧瞧,这本食谱由一巴黎名厨编写,初版于1991年(出这本食谱的公司还出过一本同属实用类型的书,名为《莫奈的美食札记》),其中详述《追忆逝水年华》提及的每一种美食的烹饪之法。此书或可令任何够格的厨子对伟大的小说家肃然起敬,没准还能由此对普鲁斯特的艺术获得更近切的了解。别的不论,此书在手,普鲁斯特迷们便可如法炮制,不走样地做出一份巧克力奶冻,与弗朗索瓦丝在贡布雷叙述者家中为他奉上者,并无二致。

弗朗索瓦丝巧克力奶冻

配料:巧克力一百克,白砂糖一百克,牛奶半升,鸡蛋六只。

做法:牛奶煮沸,加入已碎为小块之巧克力,以木勺搅拌,令其慢慢融解。白砂糖与鸡蛋搅打至发泡。烤箱预热至一百三十度。

待巧克力完全融解,倾入鸡蛋、砂糖,用力快速搅拌,然后以滤网过滤。

滤后倒入径可八公分之蛋糕模子内,装双层烤盘中,放入烤箱,一小时后取出。冷却后即可食用。

但是一旦坐实,食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甜品,在我们品尝所谓弗朗索瓦丝巧克力奶冻之余,或许会回过头来想,做这甜点乃至编撰《重现的美食》,当真算是对普鲁斯特表了敬仰之心?此举是否正落入了他让读者深以为戒的“艺术上之偶像崇拜”的陷阱?普鲁斯特或许并不反对出这么一本本于他之小说描写的烹饪书,问题在于他希望此种书当取何种形式。若接受他对艺术上之偶像崇拜的批评,则我们当能明白,他小说中具体写到的美食与它们所传递的内里的气息,完全是两码事。这内里的气息是变动不居的,至于是写弗朗索瓦丝烤制的巧克力奶冻,还是写维尔迪兰夫人待客的海鲜炒饭,那都没什么要紧——没准一碗干果粗粮、一碗咖喱菜或是西班牙海鲜炒饭与那气息倒还更相干些。

《重现的美食》带来的风险是,我们会因找不到巧克力奶冻或青豆沙拉的正确配料而弄得整日闷闷不乐,最后只好作罢,落到以汉堡充饥,而汉堡普鲁斯特可是从来没写过。

普鲁斯特当然不希望读者以此种方式读他的书,他早就有言,一幅画作美与不美,并不取决于画的是什么。

驾车在以大教堂闻名的沙特尔西南部行驶,透过挡风玻璃映入眼帘的,是我们见惯了的欧洲北部大片大片耕地构成的景色。这里到处都差不多,除了平地还是平地,雨刷上方地平线上偶或冒出的水塔、圆形粮仓之类,因此反显得有几分突兀。如此单调倒也不坏,免得东张西望,目迷五色,趁着现在还没到罗亚尔城堡、还没见着飞扶壁状如鹰爪的沙特尔大教堂和沧桑斑驳的钟楼,不妨将那张早已揉作一团的米其林地图重新理它一理。汽车沿小路穿过静谧的村庄,家家户户都闭了户午睡,似乎要睡上一整天,甚至加油站看上去都一派死寂,没半点动静,惟见从田野吹过的风舞弄着石油公司那红蓝交错的旗子。一辆雪铁龙蓦地出现在后视镜里,很快便以某种夸张的不耐窜到了前面,好似惟有速度才可抵挡住这令人窒息的单调。

行至较大的交叉路口,就见着不少形同虚设的限速标牌,指向图赫和勒芒方向,写着限速九十公里,驾车的人或许会注意到,这当中有一金属箭头标出了到小镇伊利耶-贡布雷的距离。有好几个世纪,这箭头上只标着伊利耶,但到1971年,这小镇决定要让哪怕只有一点文化的驾车人也知道,此地出过了不得的名人,此地孕育了普鲁斯特,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在这儿住过。自六岁到九岁,普鲁斯特都在这儿度夏,十五岁那年又重到此地,借住在姑婆伊丽莎白·阿米奥家——正是在这里,他萌生灵感要虚构出一个叫贡布雷的地方。

驶入这个小镇会有点异样的感觉。十九世纪末,还是个孩子的小说家在此度过了几个夏天,后来便将此地方塑造成了小说中的一个角色,由此小镇亦真亦幻,不复全然是那个实实在在的小镇了。但是伊利耶-贡布雷似乎要的就是这亦真亦幻,不住地添油加醋。“普鲁斯特医生路”街角上有家糕饼屋即在门首挂出块大招牌,上书“此店即奥莱妮姑妈每日购玛德莱娜小甜饼处”,是否当真如此,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