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人们都叫我“蝴蝶”(第4/4页)

“我们一起去橄榄家,把他的房子从里到外仔细搜一遍。”我说,“如果最后一幅画在他手中,至少我们知道应该害怕谁。如果不在他那里,我们就拉他为盟友,共同突击鹳鸟的房子。”

我叫他信任我,并说我们两人之间只需要他的匕首作为武器就够了。我向他道歉,因为我居然连一杯菩提茶都没招待他。我拿起地上的油灯,两个人意味深长地凝视着刚才我把他压倒在上面的坐垫。我提着灯走向他,对他说,他喉咙上轻描淡写的刀痕将成为我们友谊的印记。伤口只渗了一点血。

街上仍听得见埃尔祖鲁姆教徒及其追兵的奔跑骚乱,不过谁也没有注意我们。我们很快抵达了橄榄的家。我们敲遍了庭院大门、房屋前门,又不耐烦地拍了拍百叶窗。家里没人。我们敲的声响很大,因而确定他不是在睡觉。黑说出了我们俩人心中的想法:“该闯进去吗?”

我用黑的匕首钝边,扭断了门锁上的铁环,接着把刀子插入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两人使尽力气用力一压,撬开了门锁。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长年累积的潮湿、尘土和单身汉的气味。借助油灯的光亮,我们看见了一张凌乱的床、随意丢在坐垫上的几条腰带、背心、两块包头巾、内衣、纳格什班迪教团[2]的信徒尼马图拉[3]先生的波斯语—土耳其语字典、一个木制头巾架、宽毛巾、针线、一个装满苹果皮的小铜盘、好几个坐垫、一个绒布床罩、他的颜料、画笔和各种绘画材料。正想上前翻看小桌子上他用来书写的一叠裁切整齐的印度纸还有他画的彩绘画纸,但我克制住了自己。

一来是因为黑比我还积极;二来我深知如果一位细密画师去检视一位水平低于自己的画师的物品,只会为自己招来厄运。橄榄并不如大家想像的那么有才华,他只是有热情而已。为了掩盖自己的才能不足,他致力于仰慕前辈大师。虽然如此,过去的传奇人物只能够唤醒艺术家的想像力,真正作画的毕竟是手。

黑仔仔细细地搜索着每一个箱子与盒子,甚至连洗衣篮的底部都没放过。我则没有动手,只是用眼睛扫视着橄榄的布尔萨毛巾、黑檀木梳、肮脏的洗澡巾、花露水瓶、一条印着印度格子花纹的难看的缠腰布、铺棉外套、一件肮脏厚重的女性开岔长袍、一个歪七扭八的铜托盘、污秽的地毯,以及其他邋遢廉价的家具,房里的物品与他所赚的钱根本不相称。橄榄要不是吝啬到把钱都存起来,就是浪费在什么东西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凶手的家。”一会儿后我说,“连块礼拜垫都没有。”不过我心里想的不是这件事。我排除杂念。“这些物品的主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快乐……”我说。但在我内心一角,我伤心地感到,孕育绘画的其实正是痛苦与接近魔鬼。

“就算一个人明知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他仍然可能不快乐。”黑说。

他拿了一系列图画放在了我面前。他从一个箱子深处翻出这些画在撒马尔罕粗纸上、后面裱以厚纸的图画。我们仔细端详:一个迷人的撒旦从遥远的呼罗珊冒出地底、一棵树、一个美女、一条狗,还有我画的死亡。这些画,就是遇害的说书人每晚挂在墙上用来讲故事的挂图。黑问哪些是我画的,我指了指死亡的图画。

“我姨父的书中也有相同的几张图画。”他说。

“说书人和咖啡馆老板共同想出了这个主意,他们认为请细密画家每天晚上画一幅图画来挂在墙上会更好。说书人先请我们其中一人在粗纸上随手画画,然后要我们提供一点故事和笑话,最后再加上他自己的内容,一场夜间表演就开始了。”

“为什么你为他画的死亡和你为我姨父画的是同样的画?”

“说书人要求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单独的角色。然而,我并没有像替姨父画图的时候那样,画得那么认真而精细。我放任我的手随意挥洒,很快就画好了。其他人也一样,或许是想炫耀能力,他们选择了自己在秘密手抄本中的题材,重新随手为说书人再画出了另一张。”

“马是谁画的?”他问,“谁画了有裂鼻的马?”

放下油灯,我们好奇地观察面前的马匹。它长得很像姨父书中的马,不过比较仓促,比较潦草,迎合较为通俗的品味,似乎买画的人不仅付给插画家较少的钱要求他画快一点,更强迫他画一匹较为粗糙,但也因此,我相信是这个原因,较为写实的马。

“鹳鸟一定最清楚马是谁画的。”我说:“他是个傲慢的蠢蛋,每天非得听一听关于细密画家的闲话,不然活不下去,所以他每晚一定前往咖啡馆报到。没错,我相信,这匹马肯定是鹳鸟画的。”

[1]在菲尔多西的《列王记》中,图兰国王阿夫拉西亚布听信部将格西乌挑拨,率军前来讨伐瑟亚乌什,瑟亚乌什之妻法兰吉斯让他赶紧逃走,但瑟亚乌什没听从妻子的劝告,而是告别妻子,跨上战马,前去迎战,被阿夫拉西亚布所擒,另一部将格鲁维抓住瑟亚乌什头上,连拖带拉,拽至刑场,砍下瑟亚乌什头颅。被瑟亚乌什鲜血浸染的土地,登时长出一丛鲜花,伊朗人称“瑟亚乌什之血”中文译名为“龙血树”,一种生长于热带的树木,树脂为红色,可作颜料。

[2]纳格什班迪教团:伊斯兰教苏非派著名教团之一,创建于14世纪,在中亚地区、小亚细亚、伊朗、印度以及我国西北部穆斯林地区有很大影响,信徒最初以突厥人为主,后来,也影响到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修行方式以静坐默念经文为主,反对狂热方式。

[3]尼马图拉·克尔曼尼(1330—1431),伊斯兰教苏非派学者,生于叙利亚的阿勒颇,后半生居住在撒马尔罕、赫拉特等中亚名城,帖木儿之子沙哈鲁(1405—1446在位)国王对之极为敬重,视为当时苏非派的神学权威,让其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