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名字叫黑(第2/3页)

卖酱菜的小贩口沫横飞地说完了埃尔祖鲁姆传道士的故事,又谈到伪币、新威尼斯金币、上面刻着狮子的假弗罗林以及含银量逐年降低的奥斯曼硬币——这些钱币充斥市场和商店,就像马路上摩肩接踵的切尔卡西亚人[5]、阿布哈兹人[6]、明格里亚人[7]、波斯尼亚人[8]、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把人们拖往堕落的深渊,难以自拔。他告诉我,流氓和叛徒都聚集在咖啡馆,密谋叛乱直到清晨: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大秃子、抽鸦片的疯子以及海达里耶教团[9]的残余分子,这群人宣称依循安拉的道路,彻夜在苦行僧修道院里随着音乐跳舞,用尖针穿刺自己的身体[10],从事各种邪恶的行为,最后再野蛮地彼此相奸,或对任何他们找得到的男孩下手。

我听到了一阵优美的笛声,不知道是因为我想去追随它,还是因为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口出秽言的酱菜小贩,而模糊的记忆与欲望又使我觉得这是个逃脱的借口。然而,我确实知道一点:当你热爱一座城市并且时常漫步探索其间时,不仅你的灵魂,就连你的身体,也会对这些街道极为熟悉,以至于多年之后,在一股或许因为忧伤飘落的轻雪所引起的哀愁情绪中,你的腿会自动带着你来到最喜爱的一个山丘。

我就是如此离开了蹄铁市场,来到苏莱曼清真寺旁的一个地方,望着雪片飘落金角湾。清真寺面北的屋顶,以及圆顶上迎着东北风的几个部分,已经开始积雪。一艘逐渐驶近的船只,降下了向我致意而啪啪响的船帆。船帆和金角湾的水面都笼罩在这铅灰色的雾气当中。眼前的柏树和梧桐树、屋顶、凄凉的黄昏、下方住宅区传来的声响、小贩的叫卖、清真寺庭院里孩童的玩耍叫喊,这一切糅入我的脑海,决绝地使我感到,从今往后,除了这里,我将无法在其他城市生活。我莫名地感觉到,那遗忘了多年的恋人的脸孔,很可能会蓦然出现在我眼前。

我开始走下山丘,融入人群。晚祷过后,我在一间肝杂小店里填饱了肚子。坐在空无一人的店铺里,我仔细聆听了老板的谈话,他慈爱地望着我一口一口进食,好像在喂猫一样。天黑之后,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我依照他指示的方向,拐进了奴隶市场后面的一条小巷子,找到了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内拥挤而温暖。一个说书人,如同我在大不里士和波斯城市看到的“表演明星”,坐在火炉旁的高台上。他挂起了一幅图画,粗糙的纸上有一条狗,尽管线条潦草,却颇具架势。说书人扮演狗的角色说起了故事,不时地伸手指向图画。

[1]帕夏:旧时奥斯曼帝国、波斯、埃及等地区对高级军官的称谓,本是一种军衔,但因这些高级军官往往也是一方之总督,因此帕夏往往也指地方总督。

[2]萨法维王朝(1502—1735):统治波斯和中亚地区的强大王朝,与西邻奥斯曼帝国之间战事频仍。在本小说故事发生的时期,奥斯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闻悉萨法维王朝因君主更迭,政权动荡,于1578年派兵进犯伊朗西北部地区。刚刚登基的萨法维王朝君主穆罕默德、胡大班德(1577—1587年在位)派长子哈姆泽、米尔扎率军迎敌,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收复了失地。小说这里大概是指这场战事。

[3]大不里士:位于伊朗西北部,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是伊朗萨法维王朝最初的都城,其第二任君主塔赫玛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是细密画艺术的狂热追逐者,网罗了大批细密画大师在自己的宫廷画坊中,形成著名的“大不里士画派”,该画派在色彩运用上以鲜艳亮丽炫目迷人为特征。该画派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名作,收藏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其中最伟大的作品就是由著名细密画大师苏尔坦·穆罕默德为塔赫玛斯普一世主持绘制的菲尔多西的《列王记》。

[4]加兹温:伊朗城市名,位于大不里士与德里兰之间,靠近德里兰。伊朗萨法维王朝君主塔赫玛斯普一世晚年因虔信苏非神秘主义,不再热衷绘画,而热衷于幽居修行,把自己宫廷中的细密画家全赶走了。细密画家们转投加兹温总督易卜拉欣·米尔扎(塔赫玛斯普一世的孙子)。易卜拉欣·米尔扎是细密画的狂热追逐者,为此在加兹温修建了一个庞大的图书馆,他下令绘制了菲尔多西的《列王记》和贾米的《七宝座》等细密画的经典之作。在易卜拉欣·米尔扎主持下的画坊形成“加兹温画派”。该画派在色彩运用上综合了赫拉特画派(见19页注释[1])和大不里士画派的特点,既注重用金色突出画面的富丽堂皇,也注重颜色的鲜艳亮丽眩目。在对人物的描绘上开始注重脸部细节和人物的身条、衣褶等细节,是后来的“伊斯法罕画派”的滥觞。

[5]切尔卡西亚:高加索山区一部落名称。

[6]阿布哈兹:高加索西部山区,黑海东岸一带,现属格鲁吉亚。

[7]明格里亚:生活于希腊科林西亚湾一带的部族名称。

[8]波斯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

[9]海达里耶教团:历史上曾有三个海达里耶苏非教团,第一个出现于12世纪末,在伊朗东北部霍拉桑地区流行,今霍拉桑省仍有一中小城市名海达里耶;第二个出现于15世纪初,在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流行。第三个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苏非派教团萨法维教团的分支。萨法维教团最初创建于14世纪。第五代首领海达尔继位后(1456年),信徒大增。信徒皆戴红帽,帽上缀十二根红流苏,象征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故被称为“红头军”。后来海达尔及两个儿子战死,时年不足13岁的幼子伊斯玛仪,便率军征战,终于1502年建立了强大的萨法维王朝,伊斯玛仪为开国君主,史称伊斯玛仪一世。该王朝以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为国教,该教派传至现今的伊朗、萨沙维教团的另一分支以海达尔为宗师,形成海达里耶教团,该分支教团修行方式趋向极端,萨法维王朝君主与之断绝关系。该三个海达里耶教团后来融为一体传入小亚细亚地区,在该地区十分流行。本小说说该教团的教义奉行鸡奸、吸食大麻等,不见记载。

[10]这里指伊斯兰教苏非派的一些修行活动。苏非派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萌发于7世纪末,8世纪开始逐渐流行于阿拉伯地区。9-10世纪逐渐组织化、制度化,涌现出一些苏非神秘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11世纪,苏非神秘主义成为伊朗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伊朗宗教文化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11-17世纪是苏非神秘主义的兴盛时期,其影响达至北非、小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阿拉伯半岛、波斯、北印度、中亚、乃至中国西北部穆斯林地区。其中一些苏非派修道团生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