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有匪君子29(第2/2页)

到雍王府的时候,二嫂房氏正在应付不请自来的清平县主。她见房氏一脸倦容又不好直接送客的模样,便三言两句帮着将清平县主这尊瘟神送走了。

她对清平县主本就不喜欢,当时言辞也没有多客气。

可清平县主至于回去后就做个人偶诅咒她吗?

李沄不由得汗颜。

但事情的始末她大概也整明白了,大概就是那天她让清平县主赵氏受气了,赵氏表示不服,可是又没办法,只好琢磨起这种歪门邪道。

常乐长公主对女儿宠得没边儿,又知道李沄的生辰八字,没能磨过女儿,就给她了。

如今东窗事发,赵氏吓得语无伦次。

常乐长公主在圣人李治面前痛哭流涕,说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希望圣人能网开一面。

已经双鬓灰白的卫将军赵瑰也跪在圣人面前,一脸羞愧地说道养而不教父之过,如今女儿闯下了弥天大祸,他难辞其咎。希望圣人能看在常乐长公主是高祖之女,他赵家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份上,对清平县主从轻发落。

没想到这几天的功夫,赵氏的人生就拐了个大弯。

李显本就不喜欢赵氏,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即便父亲和母亲饶了赵氏,她却也不能再当李显的王妃了。

——难怪三兄是这副乐颠颠的模样。

李沄看着三兄乐颠颠的模样。一时没忍住,也跟着笑起来。

清平县主赵氏厌胜的事情,还没等到过完年,就已经解决了。

李治顾及常乐长公主和赵瑰两人,并没有对赵氏多加责罚。

他只是将赵瑰贬为寿州刺史,令常乐长公主和清平县主随行,没有召令,不得再回长安。

李沄得知此事的时候,倒没多说什么。

十四、五岁的少女,从小被父母肆无忌惮地宠着,难免不知轻重,李沄没想着要将赵氏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要是弄个人偶真能诅咒成功,估摸世上人早就死得差不多了。

母亲对常乐长公主和赵瑰都说不上喜欢,如今借着赵氏厌胜的事情,将他们赶出长安,也正合母亲的心意。

倒是永安县主周兰若听说此事,还有些愤愤不平,跺着脚说道:“未免也太便宜她们了!”

可是转而想想,似乎也找不出比那更好的处理方法。

对这些生于皇家的人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被贬出长安不得回来,清平县主闹出厌胜之事,这辈子也是毁了。

赵氏得此苦果,是咎由自取,周兰若并不觉得同情。

人日过后,临川长公主和驸马周务道离开长安,到凉州任上。

李沄陪着周兰若送别了临川长公主,这几日周兰若都有些蔫蔫的,打不起精神。

一转眼,上元节又要到了。

上元节是大唐传统的重大节日,长安城禁宵,日落之后就不许人在坊间外的大街行走。

于是,日落之后,长安大街就只有巡逻的金吾卫士吆喝着出没。

但是,夜禁也是会有解禁的时候。

上元节前后一天,以及上元节当天,长安夜里会解禁。

这三天的夜里,长安城里会十分热闹,出来玩耍的,放花灯的,偷鸡摸狗的……总之不管什么人都会出来凑热闹,到处都是人人人人人。

小公主五岁的时候,在苏子乔带领的羽林军小分队的保护下,出宫凑过热闹。有苏子乔在,小公主既没磕着也没碰着,就是想起那天夜里长安到处都被人挤得水泄不通的场景,未免心有余悸。

——有些过于热闹了。

李沄不太爱那样的热闹,因此并不热衷于在上元节出宫玩耍,可周兰若却很喜欢。

今年上元节到了,李沄也没听到周兰若念叨着想出宫。

李沄看向靠着大迎枕看书的周兰若,永安县主手里拿着一本书,好半天了都没翻一页,一看就知道她在神游。

李沄走过去,把周兰若拿在手里的那本书抽走,笑着说明天就是上元节了,我们一起出宫玩吧。

周兰若愣了一下,“太平不是不喜欢凑那样的热闹吗?”

随即,永安县主又眉开眼笑,她挽着李沄的胳膊,苹果脸上是开怀的神情,语气美滋滋的,“太平心疼我,所以陪我出宫玩。”

***

每年上元节的晚上,长安的芙蓉楼都人满为患。那是个有钱都订不到位置的好地方,在芙蓉楼上俯瞰,能看到长安城中的夜景。

灯火辉煌的一片,外面欢声笑语,楼中聚会之人推盏换杯。

久不曾回长安的苏子乔在上元节这天,被雍王李贤叫到了芙蓉楼的顶楼小聚,除了雍王李贤,还有不少曾经在一起玩耍的青年才俊。

苏子乔才进芙蓉楼,十分有眼力劲儿的侍者就迎了上来,“苏郎君来了。”

说着,便恭敬地将人引到顶楼去。

雍王李贤带着一群青年郎君,早就在顶楼叫好了菜,旁边站着几个貌美的胡姬,除了胡姬,还有美少年。

雍王李贤早些年十分克制,近两年在大节上说得过去,私德却越发不讲究。纳了王妃之后,私生活也过得荒诞,男女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