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亲历奇迹(第2/3页)

伊丽莎白·艾利斯静静地期盼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嫁给比尔·马斯特斯。马斯特斯从汉密尔顿毕业那年,两人在“αδφ”的舞会上一起跳过舞之后,艾利斯就已认定了他,把他视作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一位。马斯特斯去罗彻斯特上医学院后,她去了纽约尤蒂卡的一家工厂做秘书,相隔百里的两人一直都在约会——零零星星但从未断过。她从未透露过自己是否知道他对多迪·贝克的爱慕。她也从没探究自己的未婚夫是否会因为被拒之后的寂寞与伤痛而回来娶她为妻。她觉得聪明健硕且勤奋努力的比尔·马斯特斯是自己能够指望的对象,是伊丽莎白·艾利斯一生所要找寻的那种男人。

贝蒂·艾利斯(Betty Ellis)——莉比,或者如比尔经常叫的,莉——是他生命中最为痴情的一位女友,真心实意发自内心地深爱着比尔。无论怎样失望,她都能忍气吞声,一如既往地爱着对方。尽管算不上天生丽质,这个有着明亮双眸和宽厚嘴唇的瘦小女人总是能把自己乌黑的卷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讨人喜欢。虽然收入微薄,她依旧穿着得体,不比女装店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s)或泰波姿(Talbots)的广告女郎差多少。他们彼此都知道,莉比就是那种适合做医生太太的年轻女士。比尔在汉密尔顿兄弟会的弟兄艾迪生·沃德韦尔说,两人的感情相当成熟。“大学时,比尔和她有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沃德韦尔回忆说,“拿贝蒂的话来说,大学时他们找寻了对方很久。但是比尔很少和人说他想怎么处理这段感情,或者有什么打算。”数年之后,比尔聊起和莉比的这段关系时,少了几分浪漫色彩,他说那只是两个命运的交错罢了。比尔写道:“我们时而会一起约会,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我们越来越看不到什么未来。”

汉密尔顿对于男女交往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就拿每年举办两次的“αδφ”舞会来说,男女同学都会被严密地隔离开来。男生都住到二楼,把房间腾出来给女生们过夜,女伴民兵队还会守夜监视。毋庸置疑,把莉比这样的女孩约到花园,摆脱宿管及辅导员的监视,在月光下的花丛中接吻亲热,这样的念头不断骚动着比尔的心。沃德韦尔记得,有一次比尔故意想要试试汉密尔顿大学对于两性交往的限定——“二战”之前的许多大学都奉行着这种男女之间纯洁的社交礼仪。有次放假,趁着许多兄弟会成员都不在学校的时候,比尔起了个大早,在去莉比家接她之前,他做了个科学实验——把鸡蛋放在孵卵器中观察鸡胚的发育情况。当两人回到“αδφ”楼的时候,天已大亮,比尔决定去看看实验的结果。他拿出一只鸡蛋,在桌子上敲碎。一个看管兄弟会的糟老头正好撞见了这对年轻男女,看到手里拿着热乎乎鸡蛋的这两个人,他立马觉得事情有所不妙。“他一口咬定这两个人行为不检,”沃德韦尔说,“在他看来,比尔和贝蒂一定是一起过了夜,此刻正在起床做早饭吃。”当时这位教授并没有当面与比尔和贝蒂对质,只是事后他召集了兄弟会宿舍的全体成员,告诫他们,汉密尔顿的男生绝不允许留宿女同学。

对于老教授的训诫,比尔并没说什么。生活的磨炼让他喜怒不形于色,而是将所有的羞愧、尴尬以及其他情感统统压抑在心底,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然而,教授走开之后,比尔爆出一阵狂笑。

“老家伙真是明察秋毫,对规矩了如指掌啊。”比尔嘲弄着说道。

在认识比尔·马斯特斯之前,伊丽莎白·艾利斯经历了许多的失望和伤心。莉比10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这个年纪足以让她留下许多关于母亲的回忆,却又无法领会母亲所讲的那些生活道理。母亲的去世对于莉比和艾利斯全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整个家庭从此一蹶不振。20世纪20年代莉比的母亲去世之后,父亲盖伊·艾利斯也消失不见了。他丢弃了莉比和她的两个姐妹——马乔里和弗吉尼亚——以及他们原本在密歇根格罗斯普安这个靠近底特律的漂亮郊区湖畔高地所拥有的安逸生活。盖伊·艾利斯去了佛罗里达,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那里正适合这个逃避责任的男子。对于莉比来说,父亲就如幽灵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莉比和她的妹妹最后住到了隔壁史蒂夫叔叔家,这对富裕而善良的邻居夫妇虽然和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出于同情还是在自己家腾出了一个房间来收留她们。在中学毕业之前,经济大萧条的爆发给伊丽莎白和她的新家笼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随着1929年证券市场崩盘,史蒂夫叔叔原本相当可观的资产瞬间大幅缩水,深受打击的他最后选择了自杀。经历了自己家和养父母家的悲惨变故之后,莉比一心想要找个可以战胜残酷命运并勇敢面对生活的男人。

等待了大约5年,马斯特斯终于向莉比求婚了。在罗彻斯特医学院的第4个暑假,他们在莉比的家乡底特律低调地举行了婚礼。“他说自己在成名之前有许许多多的学习和工作要做,所以对于这段婚姻不可能太上心,”莉比的表弟小汤森德·福斯特回忆说,“他的确让她一度气馁,但在她的坚持之下,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这对新婚的小夫妻在罗彻斯特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马斯特斯回忆说:“尽管并不宽裕,但我们还算是衣食无忧,过着幸福的生活。”随着毕业的临近,马斯特斯开始考虑要去哪里完成自己的实习。因为学医的关系,马斯特斯在如火如荼的“二战”期间被免除了兵役。他想选择妇产科完成自己的临床训练,想要弄懂人体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当然,这只是他长远计划的第一步。“在当时极其保守的妇产科,我并不清楚自己能学到什么关于性的内容。”在回忆录中马斯特斯写道。这一次,他又向自己的老导师科纳博士寻求意见。1943年2月与科纳通完电话之后,马斯特斯最终决定将性研究作为自己将来的方向。

科纳提议说:“好的,为什么不去找找维拉德·艾伦?”

马斯特斯回复说,自己“并不拔尖的成绩”恐怕无法加入华盛顿大学艾伦的项目小组。当时,艾伦是全国生殖内分泌领域绝对的权威之一。马斯特斯也由衷地想去圣路易斯做艾伦的实习生,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没什么把握。

艾伦曾在罗彻斯特大学担任科纳的首席研究员,当时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激素对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他们通过测试兔子的黄体——月经周期中卵泡所释放的一种血性组织——发现了孕酮,一种在排卵期和怀孕期间大量存在的激素。艾伦通过证明人体中存在着另外一种性激素——雌激素,从而在科纳博士一人称霸的学术界博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后来,艾伦离开了罗彻斯特,前往华盛顿大学的妇产科担任系主任。年长马斯特斯大约12岁的艾伦,尽管有时略显乏味,但在人们眼里向来是一个技艺精湛、风度翩翩的优秀外科医生。前往圣路易斯就职的他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医学院系主任。尽管各奔前程,但艾伦一直都和自己最信任的杰出老同事科纳保持着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