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4页)

这天范涟对商细蕊是特别的客气,往常他一向对商细蕊爱恨交杂,一方面钟爱商细蕊的才能天赋,一方面腹诽商细蕊的行事为人,对着商细蕊又哄又恭维,态度总有点虚情假意似的。今天好像是钟爱的感情压倒了一切,下戏之后请商细蕊吃宵夜,居然朝着商细蕊鞠躬。日占之后,街面上连日累月地宵禁,戏园子提早关门不说,原来给夜生活人群预备夜宵的各色小吃店也都打烊了。范涟自有他的办法,拉商细蕊与程凤台去了清唱小班,就是那个治愈蒋梦萍不孕症的琴娘所在的班子。班主掌着风灯来开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已是歇业了。范涟不等她开口,便说:“我们就近找个地方说说话,不用人伺候,烧个锅子就行。”

话虽这样讲,班主将人引进厢房,娘姨们掌灯烧炭绞毛巾,照顾得很妥帖。屋里窗户上挂着厚厚的羊毛毡,一来御寒,二来为了防宵禁,怕给外面巡逻的日本兵看见亮光。范涟朝那毛毡看了又看,班主笑道:“可委屈北平城的百姓了,怕宵禁,吃晚饭不敢点灯,一家子摸着黑吃,筷子戳到鼻孔里。”范涟也笑了。片刻厨房送上一只暖锅,几样荤素小菜,布置好了便退下。一间静室三人对坐,却没有往日里嘻嘻哈哈的样子,范涟给那俩人斟上酒,举起杯子说:“我先敬商老板一杯。”

他脸上没有惯常的油滑微笑,不喊蕊哥儿,喊商老板。暖锅咕嘟咕嘟翻滚热泡,蒸腾水汽旁边,商细蕊与范涟碰杯饮下。

范涟说:“今夜听了商老板的戏,我真是……商老板,我三生有幸。这个世道辜负人,可是有商郎在这里唱戏,这世道就算有个好景儿。”说完自斟一杯痛快喝了,热酒烫了肚子烫了血,和商细蕊的戏一样杀瘾。戏迷们都是和范涟一样的想头,眼下的世界,人人朝不保夕,疲于奔命,只有商细蕊的戏是一抹异色,一处使人暂时逃避忧闷的仙境。

商细蕊一点表情也没有,盯着暖锅的泡在那发呆。范涟掏心掏肺说:“我们这代人算是享尽耳福了,想给后人也留上一点。商老板,我做主持,把你几出得意的戏录成电影好不好?”

商细蕊没答话,跺齐筷子伸进暖锅里捞了一筷粉条吃。范涟不知道他是耳聋发作了没听见,还是不赞成拍电影这回事,顿时没了主意,用求助的目光看向程凤台。程凤台说:“是我的主张。商老板看呢?”

商细蕊啊了一声,筷子头吮在嘴里慢慢说:“好,有点意思,电影很好看。”他这样心不在焉,让人不放心起来。程凤台两手捧住他的面颊,迫使他看向自己,眼神专注地说:“商老板,我要给你拍电影,游园惊梦,贵妃醉酒,挑几出经典的录一录,费不了你多大工夫。”

商细蕊“哦”一下答应了,程凤台放开他,他转头继续吃火锅。

程凤台这夜回家去睡,范涟送了他回家,说道:“我看蕊哥儿越发的呆怔了,没毛病吧?”

程凤台叹气说:“你看他上了台,像是有毛病的样子吗?”

范涟想了想:“也是,好些个艺术家都像和人世隔了一层玻璃,言行举止自说自话的。蕊哥儿的本事长到今天的地步,是该添些怪癖了!”

程凤台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花多少钱,这事不但要办好,还要快办。杜七那头你去说合,有他监督着,事情就成一半了。”

范涟正色点点头。他这么着急,除了是以防商细蕊耳朵全聋之外,也有为京剧保存吉光片羽的念头。眼下国土正在寸寸沦丧,哪天要全落在日本人手里,日本人一定会从根本上灭绝此类独属于中国的人文标志。对此,杜七抱有同样的看法,他说:“日本对唐宋以后的中国是没有感情的。他们的文化已经发育成熟,京剧唱的中国的词,承的中国的意,真有那一天,就是一山难容二虎了!”于是杜七竟比谁都起劲,以惊人的速度凑齐了设备,准备要开拍了。

商细蕊并不以电影为稀罕,他宠辱不惊的由着身边人替他安排下日程,像往常唱戏那样化妆更衣,只在上台之前提出要瞧一瞧拍电影是怎么回事。商细蕊站到摄录机后面,弯腰一看,笑道:“嘿!这戏台子是倒过来的!”话说出口,自己不禁一咂摸,又道:“我是个男人,在戏台上扮女人,这叫阴阳颠倒。戏台四平八稳,在镜头里却是天翻地覆,这叫乾坤颠倒;戏台上的戏已然是个假,拍成纸片子电影,连真人都不是,更假了。七少爷,这是不是你说的颠倒世界,妄相不尽?”

杜七说:“你穿上古人的衣,说着古人的话,还被拍成电影,就是妄中生妄。”

商细蕊说:“你们贪看电影里的我,可不就是妄中求妄。”

范涟惊讶于商细蕊没心没肺的竟能说出这样一席禅机,又竟能与杜七对上机锋。程凤台却不以为异,神色平常。商细蕊有一个聪明的脑瓜,戏词曲律不用看,听一遍就会背,在杜七等文豪大儒身边浸淫多年,听书听史听酒后狂言,心里都装满了,过去忙得没空细琢磨,现在心里随着耳朵一道静下来,这许多的陈言泛起,头脑和心智凭空上了一个境界。

杜七望着商细蕊,呆了一呆,倒不是被他的聪明劲儿弄愣了,商细蕊的灵通,杜七恐怕比程凤台领教的更深。杜七就是觉得有点不吉利。唱戏是最最世俗的职业,是名利漩涡中的那个眼,是妄相不尽中的那个“妄”。唱戏的人要是开悟了,这个妄相由谁来扮?

杜七装作不耐烦的样子挥挥手:“少说废话,快上台去吧。”

叫是叫电影,其实只是没头没尾的经典折子戏,商龙声也上了镜。掌镜的是个法国佬,在家乡的时候真格儿拍过几部电影,因为背后总有金主支持,故而并不吝惜胶片,常常把演员折腾一溜够。但是京昆经过几百年上等文人的调理,布景服装一举一动都已至臻完美,商细蕊他们又是身经百战的舞台演员,临场表现一流的,杜七再往旁边一站,几乎就没有法国佬置喙的余地。开头两天无风无波的录制完毕,商细蕊私下打听法国佬的价钱,感叹说:“他这行比唱戏的还好赚!”

法国佬自己挣钱也挣得心虚,后来无中生有打断过几次戏,提出几个四六不着的意见,想表示自己有独到的艺术眼光,没有白拿这份钱。杜七耐心地同他做说明,告诉他中国的戏剧规制。商细蕊不乐意了:“他干活儿来的他听课来的?唱戏!和写毛笔字一样!中途一断就泄气了!”

法国佬感觉到这位中国的戏剧明星的勃然大怒,从此闭上嘴巴摇镜头。电影拍完,正好就到过年。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商细蕊与戏院老板商量着不封箱了,除夕歇一天,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照常开戏。戏院自然是巴不得的,戏迷们听了就更高兴了,只有水云楼内部有点犯嘀咕。因为商细蕊的耳力犹如冰雪消融,不定哪天就全化了,水云楼连着排商细蕊做主角的全本戏。戏子们不分头路二路,自己的拿手活儿一概搁下,全给商细蕊配戏。日子不用久,就有人不愿意了,背后说:“班主这耳朵究竟几时聋?要再拖个一年半载的,咱们可就埋没了!到那天真聋了,咱们还活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