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3页)

二奶奶这一向时不常的要敲打敲打程凤台,和程凤台使使性子,程凤台都挺顺着,有时候自动地就不出门了。他从结婚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闹不明白为什么二奶奶喜欢把他拘在家里,骂着闹着留下了他,结果也不是为了和他厮守,二奶奶自己反而总在孩子们那里带孩子,或者和四姨太太打牌,偶尔坐在同一间屋子里绣绣东西,与他也是相对无言。这一天马上又有更闹不明白的事情出现了,二奶奶很认真地说要替他娶一房姨奶奶,并且提了几位人选,其中还包括他青梅竹马的赵元贞。程凤台拿不准这是在找茬吵架,还是在刺探着什么,不管是什么目的,他是肯定不会接受这种安排的,由大老婆做主娶一个小老婆,太荒谬了!他觉得自己做生意听戏都要忙死了,家里三个孩子也烦死了,再添一个老婆,再生几个孩子,不是要命了吗?二奶奶看他态度十分坚定,心里又是安慰,又是犯嘀咕,最后和四姨太太商量说:“我找个空倒要去看看这个商细蕊了,迷得他连正经娶一房都不动心了。”

这一句话说完就搁着了,商细蕊这一阵子封喉不上戏,二奶奶又要忙着看孩子。等到《战宛城》开演的时候,几个生角儿名声都很响,加上一个商细蕊,等于给座儿们过大年了。北平这几年能够轰动全城的事情里,十件事商细蕊至少占了八件,连二奶奶在深宅大院里也听闻了,便又起了相看相看的心,与四姨太太定好了日子,头场太热闹,人太杂,预备要去看后一场的。二奶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为规范的高门大户中养成的妇人,偶尔出一次门,也得是丈夫陪着,从来没有说无缘无故地出门逛个街,吃个饭,消遣消遣。过去在上海是这样,如今到了北平也是这样。一个城里住上好几年,城门往哪儿开,她也是不知道的。

这一天却一早就与程凤台说:“今天车子留给我,我要出门去。”

程凤台道:“去哪里?我安排安排。”

二奶奶道:“不用你跟着,我和四姨娘一起去,你留在家里看着点儿孩子吧。”

程凤台听过了也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午睡以后,二奶奶在丫头的服侍下重新洗脸扑粉,桂花油梳头。换上一套妃红色的杭绸旗装,绣着石榴花的绣花鞋,因为一年到头也不出两趟门,这双鞋子做了半年也还是新的。几样金镶玉的耳环镯子,都是前朝宫里的老物件了。她打扮得这样富丽,虽然都是过时的装束,却并不显得怪异,妆点细致了,还比时下开放的小姐太太们多了一层典雅的气质,如果站在女人堆里,一定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凡的了。

程凤台手插在裤兜里转到她身后,弯下腰来笑道:“二奶奶穿得这么好看,这是要出去吃喜酒?”

二奶奶朝镜子里凝视着自己,自己也是相当的满意。平时在家里虽说也穿戴得山明水秀,但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用心地在意过样貌,她比程凤台大了五岁,还生过几个孩子,照理来说该有点显老了吧?可是现在从一个镜子里照出来,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差!二奶奶从妆奁里取出一朵檀色的纱绢珠花,往鬓边比了比,答非所问道:“这是乞巧节那天安王老福晋让人送来的。要说还是安王府,现在哪还有师傅耐心做这个,看这颗大珠子!老福晋还把我当小姑娘呐!”

她不知道并非是现在的针黹师傅没耐心做细巧活儿,而是因为买它戴它的人越来越少了,年纪大的头上不戴花,年纪轻的又嫌这样东西老式,渐渐的也就没有人去做了。这些事实,二奶奶是不会认可的。程凤台接过鬓花,笑道:“你本来就不大啊!”一面对着镜子给二奶奶往头发里簪好了。

二奶奶偏着头,往镜子里看了看:“怎么样?颜色会不会太嫩了一点?”

程凤台认真道:“嫩,又娇又嫩,活活美死了!”

二奶奶就烦他油嘴滑舌的,瞥他一眼,起身往门口走出去。程凤台还怪不放心的,还想跟着去,二奶奶非不肯带他,走到二门口遇到四姨太太等在那里,四姨太太也劝说:“我们多带几个人就好了,二爷跟着我们女人家,多不方便啊!”

程凤台笑道:“那也该告诉我去哪儿逛,回头走丢了我好找你们。”

四姨太太没法回答这句话,只能看着二奶奶,二奶奶扭头向他冷笑道:“你平日都去哪儿消遣,我们今天就去哪儿。”

程凤台眉毛一抬:“哦?我去的都是好地方。”眼睛直朝四姨太太看,希望能看出一点什么迹象来。二奶奶不给他这个机会,挽着四姨太太就上了车,后面丫头老妈子另外坐了两辆洋车。程凤台望着这一行人绝尘而去,心里砰砰的直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