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康熙妙手取台湾(第3/3页)

这时,施琅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他对台湾实在太了解了,他告诉康熙台湾千万不能丢,如果不要台湾必然会酿成大祸,收下台湾却可以永镇边疆。这种见识是非常明智的,台湾就像大清国的一个海外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施琅还反复强调,台湾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荒岛,台湾是一个宝岛,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在这里生活的人民什么都不缺,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如果将台湾人迁到内地,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再说台湾人口密集,迁徙很不容易,而且要花费巨资;另外,台湾也是对付红毛怪(荷兰殖民者)的一个防守要地。

康熙并不是什么都懂,他英明的地方在于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深思熟虑之后,康熙表示:“台湾这块地方关系重大,放弃不要的话肯定不行;如果迁徙当地人民,又担心人民流离失所,抱怨多;派人镇守的话,又担心形成地方割据;如果换人,三年一守,换来换去的话,对当地人也不太好。”

最后,康熙决定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派遣一个巡道负责,台湾隶属福建。这样一来就削弱了台湾的地位,防止镇守台湾的人养虎为患。康熙派遣的驻台士兵也不多,只有八千,这些士兵统一受福建总督节制。

不久,康熙就任命杨文魁为第一任台湾总兵官,临行前,康熙叮嘱他:“台湾远在海角,刚刚平定,人心可能不稳,而且那里土著人什么都有,你到了以后,一定要安抚有方,该立威的就应该慑之以威,该施恩的应该怀之以恩,总之要达到海外升平,一片和谐。”

在台湾问题上,康熙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妙手政经”,这些经验对于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