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第3/3页)

师师微笑道,果有那么一天,当为普天同庆之日。

赵佶道,但愿吧,就看天意若何了。

师师便向赵佶辞道,时辰不早了,师师逗留过久,多有不便,就此回观去了。请上皇早些歇息,保重龙体。

赵佶极想留师师在宫里一宿,却明白现在这样做根本不合时宜,乃恋恋不舍地道,好吧,待日后有暇,再做长叙。就唤来张迪,吩咐他差人送送师师和蕙儿。张迪领命,即去安排车马。

师师和蕙儿辞别赵佶,正要出殿,赵佶望着她们的背影,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忙将她二人唤住。

原来近日赵佶听得一些传闻,道是金人久闻李师师国色天香之绝艳盛名,将师师视为中原第一美人,乃至金太宗吴乞买意欲一睹其芳容为快。若此番金军破了城,定会将师师掳赴北国献给他们的完颜皇帝。方才言语匆忙,忘了提及此事。这时赵佶望着师师秀柔婷美的身姿,这些传闻忽地袭上了心头。

赵佶认为,对这些传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由得使他对师师的安危陡添了一层担忧。虽然目前赵佶对于守住汴京尚存侥幸心理,但战事结果究竟如何,在他内心深处是没有一点底的。这一刻间,他突然为师师的处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忧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使师师免遭金人的荼毒,最好是让她赶紧离开汴京隐藏起来。于是赵佶急忙将师师蕙儿唤回,说明了这层意思。并且说如果师师要走,他可以向赵桓要求派一支精兵护送她们出城。

师师对赵佶的这份特殊关爱深为感激。但她静静地想了想,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自上次汴京濒危以来,慈云观里的女冠已陆续迁走了不少。也有人曾经劝说李师师及早离开这座树大招风的汴京城,迁往苏杭一带居住。师师却一直未动。这一是缘于师师乃是生于汴京,长于汴京,对汴京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怀有很深的眷恋,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愿漂流他乡为异客;二来是她固执地认为,无论局势如何发展,出走的意义都不大。宋军胜了,自然无须出走。倘宋军守不住汴京,大宋朝城陷国亡,那么无论飘零到何方,不同样还是亡国奴吗?

此外,还有一个令她不情愿离开汴京的原因,就是她留在这里,可以使燕青容易找得到她。

虽然这些年来水阔鱼沉,音信杳然,但李师师相信燕青是不会忘记了她的。说不定在哪一天的哪个时辰,燕青便会突如其来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燕青是师师心目中的一道彩虹,她不奢望能与其朝夕厮守,但是企盼能与其有不时之会。燕青四海为家,行踪不定,她无从去主动寻觅,只能等待着他的倏忽而现。而她如果离开汴京隐居他乡,人面不知何处去,唯余桃花笑春风,很可能此生此世便再无与燕青重逢之日了。

凡此种种,便使师师无论在情势多么紧张、人心多么惶恐的时候,也未做过离京出逃的打算。

然而现在师师竟成了金人意图掠获的一个目标明确的猎物,情况便大有不同了。要躲避金人指名道姓的搜捕,自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可目下还能走得脱吗?金军已然结网于城外,只她与蕙儿两个年轻女子出行,远不如留在城里安全。派一支精锐部队护送,赵佶的这份心意是真诚的,但很难行得通。赵佶已经不是皇帝了,他已经没有调动一兵一卒的权力,他欲做这件事,必须通过现任皇帝赵桓。而她李师师,在赵桓的眼里能算老几呢?赵桓连自己的皇后宠妃、龙儿凤女都没送出去,凭什么要从那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京城守军中抽出一支精兵来,护送她李师师出城呢?

退一步说,就算赵桓能批准这么做,一支小部队在没有外援接应的情况下,果真能够安全突围吗?金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在这种时候城里遣兵突围,目的无非两个,一个是去传送皇帝的诏令调集人马来勤王,一个就是护送某个重要人物离开京城。因此金军必会调动重兵堵截。任你北宋这支小部队有多么精悍,在无险可据的平川骑兵野战上,也绝不是游牧强蛮的对手。那么这支部队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实际上就很小,倒是很有可能落得被金军全数围歼的下场。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突围能够成功,朝廷在国势濒危之际,首先着力保护的居然是一个与太上皇有染的青楼歌伎,这消息传出去,在朝野会引起什么样的影响?对守城军民的斗志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挫伤呢?

赵佶听师师将上述道理分析了一遍,也觉自己的建议很不现实,只好黯然叹息作罢。

赵佶叮嘱师师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做好应对最不幸的局面出现的准备。然后他亲自送师师蕙儿走出龙德宫,默默地看着她们登上张迪准备好的车辇,在隐约不绝的火炮声中驶入夜幕。

师师没做离开汴京的打算,并不等于她全然不考虑进退之策,只不过是局势还没将她逼迫到非动不可的地步罢了。今夜赵佶提供的信息令她非常重视。自古以来,帝王发动战争,所欲获得的,无非一是江山,二是美人。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点名要得到她,这件事很可能不是捏造的。

金军此次的来势空前浩大,宋军失去了李纲那样的干才,能否再度固守住汴京确实堪忧。师师不愿往那最坏的结果处想,但面对现实,她不得不做出那样的准备。她不仅仅是一介歌女,还顶着一个太上皇妃子的称号,倘若落入金人之手,非但个人受辱,还关系到大宋朝廷的声誉。

李师师是绝对不能成为金军炫耀他们侵略战争胜利的一个战利品的,是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在颠簸起伏的车厢里,师师与蕙儿做了商议。回到慈云观,她们就开始悄悄地收拾细软物件。两日后,师师和蕙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慈云观,隐身何处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