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明珠(第3/4页)

祝缨见众人哭得实在不像样,说:“少卿待你们极好,且我还在皇城之内,都做事去吧。”

大理寺的交割办得顺利,祝缨却没有直接去户部。户部的交割,绝对是个巨坑,她得准备准备再往里跳。当年窦朋接手的时候,是从大理寺调了些账房吏目做帮手的,饶是如此,祝缨猜他也填过前任的窟窿。

祝缨就更要小心了。

到落衙时,祝缨与祁泰一同回府。

她将那本手札又掏了出来,本来以为今天能抽空在大理寺里看两页的。窦朋闹了这一出,她一个字也没机会读。

回到家里,赵振等人又登门道贺,陈萌父子也来了,施季行等人又陆续赶到。此外又有郑川代表郑熹来道贺,郑奕、金良等人自己过来。冼敬是邻居,也来道一声贺。

来的这些人里,冼敬官位最尊,祝缨陪他多说了一会儿话。

冼敬神色是有些复杂的,当年,他在王云鹤的京兆府里第一次见到祝缨的时候,祝缨还是个半大孩子。他当时看祝缨,是俯视的,纵欣赏也带着指指点点。如今,不但要正视祝缨,还得留意笼络。

造化弄人。

冼敬道:“户部在你的手里,总比在别人的手里强些。你接手户部就知道了,这天下的人口、田地,是非抑兼并、括隐不可了。你我都任过地方,地方上做这些事还不算太难,可是当你执掌了户部,想要将之推行全国,就全是另外一件事了。切记!切记!”

祝缨道:“多谢提点。”

冼敬见她面色诚恳,稍觉安慰,道:“老师一直想做成这件事,可惜我在户部的时候,只能察觉些过失,想要拨乱反正,力有不逮。你精明强干,必不会令人失望的。”

祝缨道:“我真不想接户部,还没到任呢,就一堆的事儿。以为回来能歇息一下的。”

冼敬轻笑一声:“能者多劳,别人求之不得。”

祝缨道:“我还真不着急。”

冼敬道:“可朝廷等不得、百姓也等不得了。北地虽安,西陲又生波澜,都要钱。”

祝缨与他一齐叹气。

到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祝缨又点了半支香,将剩下的半本手札看完。

翻到最后一页,却见上面只有一行字:君子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祝缨将手札合上,锁在了箱子里。

…………

祝缨与大理寺的交割才办完,祁泰又病倒了,不得已,祝缨只得另外从大理寺借两个账房,再从自己的随从中抽出两个,打算一同带到户部。

就是这两个随从,让她顿了一顿——其中有女子。

她的随从,男女各一半,比较起来,女子能力上还略胜一筹。同样是甄选,三丁抽一与百里挑一,前者的质量还是比后者要差一点的。

但是带走的时候,却又是前者更容易进皇城。祝缨的随从们一向机会很多,借着北地战事,祝缨给祝青君、项安都弄到了出身,其他的女性随从暂时还没这样的好事。一旦回京,机会就更小了。

最后,祝缨不得不让祝青君们留在家里一起筹备搬家的事宜,自己给男随从办了门籍,好带去户部听用。

户部的交割比别处更繁琐一些,祝缨第一先清点旧档,取了今年各州县的预算来看,以准备不久之后与刺史们讨价还价。其他的事,先交给手下去办。

正清点间,骆晟等人回来了。

赵苏与苏喆两个人一面糊弄骆晟一面算计两边的胡使,苏喆很快取得了骆晟的好感。骆晟每每看到苏喆,便容易想到自己的女儿。赵苏则还要保证胡使的安全,哄骗着姚景夏不要再“护送”。出了北地,他才放心了一点。

眼见京城在望,突然听到消息——祝缨升了!

祝缨升官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上手这么快,也是出乎二人意料的。

祝缨正在搬家,苏喆来了,正好挑一处喜欢的院子处。赵苏则暂留在现在的宅子里——祁泰病了,祝缨就把这宅子留给他们暂住。

“办完这一件事,你可愿到户部来帮我?”祝缨问赵苏。

鸿胪寺,赵苏也是呆得不舒服,正卿冷云、少卿沈瑛,真是造孽!

赵苏道:“愿意的!”

祝缨道:“手上的这件事要办得漂亮一些,才能到户部来。”品级都升了,迁个户部郎中,不过份吧?

“是。”

“已是朱衣加身,住的就不能太狭窄了。”祝缨说,把这个宅子又给赵苏再住着。老宅也就可以腾出来了。

赵苏道:“老宅我住得就很好,我这儿人口也不多。”

祝缨道:“让你住你就住。”

“是。”

祝缨乔迁,又是宾客盈门,众人看她不紧不慢,除了住的地方大了点儿,依旧不蓄妓乐,不铺张。投帖的人虽多,每个都很客气地接待,也要赞一声好气度。朝上,两伙人争得乱七八糟。

祝缨搬家、接手户部的时间里,皇帝的身体在一场大病之后渐渐恢复了一些。齐王见状,又要向父兄讨情,想去西陲看一看。太子还是不赞成,冼敬等人也劝阻。卫王却支持齐王。

齐王道:“阿爹已痊愈,我无后顾之忧,总可以出发了吧?”

就是因为皇帝好了,才不让你走的啊!

祝缨看着这个傻孩子,直想翻白眼。皇帝快要死了,把你扔出去,防止你争位。皇帝病好了,就得把你留下来,免得你去西陲蹭军功、养名望、捞资本。

祝缨觉得,太子这位子是稳了。

皇帝却也觉得齐王说得有理,出去向西番展示一下立场,自己的儿子更让他放心一些。无论王党郑党,都让皇帝觉得不太舒服了,他觉得这些人靠不住。给他们机会,他们养望之后,就会反过来辖制自己。

这可不好。

皇帝喜欢祝缨,就是因为她除了几次随大流,一般不跟皇帝叫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太子对皇帝道:“陛下,齐王以前从未领职,骤然送到苦寒之地,恐不能适应。不如慢慢来。”

皇帝道:“那就从这件事开始嘛!”

卫王又趁机说:“齐王已娶妻生子,男儿当顶天立地,将齐王拘在王府之中无所事事可不妥当啊!醇酒妇人,纸醉金迷,不是父兄该教导子弟的。”

太子道:“谁让他纸醉金迷了?”

两人吵得皇帝脑仁儿疼,对太子道:“就让你弟弟去做些实事又如何?不让他做,他如何能成人?!”

太子被逼到了南墙,沉默不语。

卫王见状,私下散播谣言,是太子提防兄弟,齐王如果不识趣自污,恐怕有性命之忧。不消数日,谣言传得到处都是,连穆皇后和张婕妤都听到了。

张婕妤吓得脸都白了,先到穆皇后宫里请罪,再到皇帝面前表白自己母子绝无此心:“从在潜邸时,二郎都是跟在他哥哥身后,哥哥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兄弟同心,从来没有违逆。如今名份已定,就更不会有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