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不(第3/3页)

郑熹就不反对,故而提前给祝缨去信,让她心里有数。因正式的任命还没下来,郑熹不便在信中详述,但是只要提一句冷府有意,祝缨自会准备妥当。

诚然,冷家不大缺钱,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多。地方上是比京城容易弄到钱的,不少穷京官儿都巴望着任几任地方发个财。冷侯甚至暗示,祝缨可以借着冷云这个刺史的名义做些“经济营生”,他很相信祝缨捞钱的本事。祝缨搂的钱拿出多少上供给郑熹,这个冷家都默认了。

所可虑者,乃是政事堂知道冷云是个什么德行,必不肯让他去祸害地方。

冷侯将能想到的都准备好了,最后再请岳母出马,皇帝首肯,自然水到渠成。政事堂想反对都反对不过皇帝。

冷侯将儿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郑熹看着冷云上蹿下跳,缓缓地道:“我可真羡慕你呀。”

“咦?”冷云惊疑地看着他,“我都要被流放了,有什么好羡慕的?”

郑熹收回手来,轻叹一声:“我如今动弹不得,也很想出去见见天地的。你也不须焦虑,你出去这一回不久就能回转,也堵了他们的嘴,免得日日与你闹。”

冷云还是别别扭扭,十分不情愿。京城繁华,住得又习惯人又熟,他是一点也不想动的。

郑熹道:“老郡主已然求了陛下,要怎么反悔?陛下近来愈发不喜欢多事,你要闹,仔细给你打发到更离谱的地方。”

“哼,还能有什么地方更不好了?”

“你想试试吗?”

冷云背上一寒:“不、不用了!”他话锋一转,“我看陛下近来愈发喜欢没事找事了,东宫被训斥了好几回了吧?殿下怎么说?总不能回回都叫你舍身顶缸挨训吧?我看呐,这就是人家老子想训儿子了,你个外甥夹在中间不是白给么?叫太子挨几回,陛下训得舒坦了,事儿就过去了。”

郑熹道:“我是詹事,太子有错,必是我先有错。”太子是不能出错的,落在有心人眼里又得生出更荒谬的想法来,这是不可以的,不能开这个头。他宁愿自己顶着。

冷云道:“我就多余问这个话,你一说我就头疼了。哎,我的事儿……”

郑熹道:“就当散心了。”

冷云有点同情郑熹,不再拿他打趣,心道:这都被逼成什么样子了?能拿流放当散心,东宫可真不好呆啊!

他突然有点想出京了。

冷云道:“外婆都求过陛下了,我再闹,岂不是让外婆难做?罢罢,我去与我爹说,这回我可是看外婆面上的。”

郑熹道:“这就对了,也让老人家看看你主政一方,为她增光添彩。”

冷云一声冷哼:“你们都哄我吧!”

郑熹正色道:“论手段,你比得过令尊?除非你豁出去大闹一场,什么前程都不顾了,从此一劳永逸,令尊也扶你不起。以后如何就看你自己造化,有人不记你这番作为继续提携也是你的运气,从此无官一身轻富贵闲人也是你的日子。你也不缺钱,对吧?周游也不缺钱。”

冷云脸上一阵阴晴不定,咬牙切齿地:“别拿他跟我比!他也配?!”

他来时一道风,走的时候却是一脸找茬的样儿的,赵苏看得有点紧张。

赵苏再次检查了一遍自己身上,跺了跺脚,确保自己身上的关节都是灵活的,跟着管事去了书房。

…………

郑熹早知道赵苏到了京城,也知道他住在哪里,甘泽都去看了好几回姨母了。赵苏最后一名险险过关,这个郑熹也知道。他欣赏有点骨气的年轻人,但仅限于有能力的,郑熹眼界高,赵苏这个能力在他这里稍嫌不足。

听赵苏说了“瓜田李下”,郑熹心里有点好笑:你便是因门路才得上京考录的,有什么嫌好避的?你本身就是个大嫌疑!

他又知道赵苏之出身,便不这么刻薄直白地说出来,他温和地说:“年轻人,有志气是好的。你现考取了,可向家中报喜了?”

赵苏道:“还不曾寄出书信。”他打算等小吴回去的时候将书信托付的。到京城才知道,祝缨跟京城的通信,实在称得上是便捷的。他,得蹭。

郑熹道:“该报喜的。”

赵苏又奉上了祝缨的书信,郑熹接了,当面打开,上面写着:这小子一肚子的主意,我也不知道他捎信过来是什么时候,您看着办吧。他要有惹您不快的地方,请将他的十分坏处当成五分来看,因为他打小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

郑熹一笑,将书信展示给赵苏看,借机问起福禄县的情况。

赵苏十分谨慎,对祝缨,只有好话没有坏话,说福禄县,先说以前之艰难,又说现在之改变。说阿苏家,就说之前套好的词,一口咬定本来也有女儿当家的,他们的“史诗”里就有传唱。想了想,又添了一句:“舅舅与义父结拜兄弟,将表妹托付义父教习识字。”

郑熹听了,悠悠地道:“他倒自在,我心向往之啊。你既考完了试,正该松快松快,我就不拘着你了,甘泽,你送他。”

“是。”

甘泽将赵苏送出书房也不是空手送的,一只小锦囊里面装了金钱,笑道:“七郎早就预备下了,宫中年节赏赐,得朱紫不得。是好彩头。你也是,三郎怎么会不安排你?早来信说了。你该早些过来的。”

又嘱他:“小郎君快些写信,家里怕等急了,小吴这就要启程了。”

临近年关,小吴却不在京城过年了,他自己也想早些回去,他爹也赶他走“怎么大人没回来过个年,你倒享受上了?”小吴便揣着数封书信,又押着一些京城给的年礼一路顶风冒雪,往福禄县去。

虽是押车,小吴硬是赶在新年的时候回到了福禄县,彼时祝缨已从邸报上得知裴清做了京兆府的少尹,邸报上却对冷云的任命只字未提。

祝缨将书信一一拆阅,独将赵苏的家书单留下来,道:“来人,去赵家告诉阿姐,赵苏来信了。”

赵苏在京城这般行事倒与印象中的那个青年重叠了起来,祝缨也不意外,看起来赵苏在京城应该能够适应了,她也可以放下这一件事,专心应付新年事务——政务之外,又添一个冷云。

一个熟人比个生人要好不少,祝缨依旧不敢大意,但愿冷云能及时收到她的书信,将信上嘱咐的事情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