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来问道无余说(第2/2页)

终于有一日,却是嗫嚅了下,小心翼翼道:

“前辈,我可以拜前辈为师吗?”

他已经明白了人世间师徒关系,且是先天灵物所化,心境澄澈,和年少时候齐无惑那时少年老成不同,心里既然有渴望,便不遮掩,不隐藏,诉诸于外,眼底澄澈,带着亲近和孺慕,黑袍帝君温和笑道:

“入我门中,需要讲求一个缘法,讲求一个心性。”

穿着灰衣的孩子想了好一会儿,好奇道:“缘定缘散,缘起又落,如同水上涟漪,平复又起,起又终定,并没有什么定论和评断,今日无缘,未必不是他日缘深;今日同生共死,也不一定就是他日缘尽。”

“就像是树上的果实,草木的花朵一样,今日开,明日落,他日也会重新开放,本就是不断轮转的啊,树上现在没有果子,不代表未来没有。”

“要怎么样才算是有缘法呢?前辈?”

这孩子近乎于是天然质朴地说出这一番话来,黑袍帝君都有些微讶异。

并非是这样道理有多高深。

只是这样道理出现在这样年岁和心性的孩子口中,实在是让人侧目,让人讶异。

这个时候,齐无惑对于老师当年教导自己时候的心情更有些感悟了。

他伸出手摸了摸这孩子的头发,哑然失笑,道:“倒是有些小聪明。”

“如先前所言,无为而为。”

“我带着你去见见故人。”

黑袍帝君起身,神色平和,那孩子也一下蹦下石头来,随着黑袍帝君身后,道:“去见人?”

“嗯……”

齐无惑垂眸看他,这孩子生得年幼,当日灵性升腾倒是还有十三四岁,这几日的灵性逐渐内敛,看上去也才几岁模样,都已成了孩童,伸出手来,这孩子伸出手拉住了帝君的袖袍,道:“前辈,见人是要做什么呢?”

黑袍帝君顿了顿,想到了千年前老师的话语,嗓音温醇,道:

“是我给伱上的第一课。”

“见他们。”

“也是见你自己。”

这孩子点头,好奇道:“前辈,我们第一个要见谁啊。”

黑袍帝君温和道:“要见谁吗?我想想看。”

“其位列于人间城池,开三教之一,曾护持人间五百年春秋,行走人间数次,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每一位弟子最终都有了仙人层次的实力,贤人则是各有不同。”

“擅因材施教,知如何教导弟子。”

“而今隐居于人间都城之中,专心推占学说,你可以去见见他。”

伴随着齐无惑的低吟,那孩子跟着帝君亦步亦趋往前,黑袍翻卷,帝君黑发垂落腰间,伴随着前行微微晃动,周围流光变化,先前的山野风光消失不见,有叫卖声音钻入耳朵里面。

这孩子眼前出现了人间京城的繁华街道,耳畔听得到沿路小贩的声音,过去了千年,人间京城在墨家的代代修改之下,早已经变得比起往日更为巍峨,唯独九碑之处,仍如当年。

京城落了些雪,齐无惑也给这孩子买了一个烧地瓜,看着那孩子捧在手里,小口吃着,介绍了那位夫子丘,而后伸出手指了指前面的一座守藏室,温和道:“他就在那里,你就入内见一见他吧。”

这孩子小口把烤地瓜都吃了,最后还小心翼翼把几根手指上沾染上的蜜糖般的软糯地瓜都舔了舔,唤了一些水洗净了手,道:“那我要问他什么呢?”

黑袍帝君手掌在孩子肩膀上轻轻拍了拍,给他留下了一道敕令,让他能够隐藏了身形,自然而然地走入守藏室,笑道:“你想要问他什么都可以。”

“去吧。”

那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摩拳擦掌道:“好!”

夫子匡扶人间五百年后,便已隐居,不曾让自己的名号成为被尊奉的偶像和束缚住天下苍生之心的权威,只是在隐居之地推占易,今日却是卜得了一卦,老人解答了卦象,自语道:

“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卦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见大人,一个是以见通现。

是自己要表现得如同【大人】。

这位老夫子已是天下无双无对的存在,便是天界帝君都要客气,却是不曾知道有什么大人要来,他心境通明,将这卦筹收了起来,自语道:“难道说,是夫子要回来了吗?”

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目光平和落在一侧,虚空之中,涟漪散开,一名穿着灰衣的孩子走出来,眉宇澄澈好奇,天然纯粹,夫子丘看着这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笑着道:“……原来如此,孩子,你来见我,是有什么事吗?”

澄澈菩提果,五大劫纪才孕育而出的佛心。

道门大帝君点化,带着身边游历红尘修道。

而今见到了诸子百家,执掌人间气运五百年春秋的儒家夫子。

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而然。

他目光意气风发,行礼上却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行了一礼,声音还带着些软糯,道:“晚辈还没有名字,是奉前辈托付,来这里见见您的。”

“然后要我问您几个问题。”

夫子丘不由想到了当年,当年自己问夫子,而今夫子让这个孩子来问自己,一饮一啄,岂非玄妙,他的神色温和,也认真地回了一礼,然后才笑问道:

“问什么呢?”

这孩子抬起头,眼底明亮澄澈,神色柔软,道:

“敢问,什么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