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晕针

魏家家仆和旅贲军们走进急救大厅时, 绝大多数人只顾着东张西望撞了玻璃,结果只疼了自己的脑袋,玻璃却安然无恙。

旅贲军是太子殿下执掌的军队, 虽然规模不大, 地位却不低, 所以平日多少有些嚣张跋扈,可自从进入飞来医馆,没有交手没有受伤,只是坐电动轮椅的金老, 就令他们格外敬畏。

难得的,他们安静列队,东张西望,眼睛不知道该先看哪个才好。

看了又看, 实在忍不住,把自动饮料贩卖机和自动零食贩卖机围了个水泄不通, 每个人都非常好奇,这玻璃怎么这样透亮?里面都装了什么?虽然说不出,但每一个都觉得好看。

两拨人挤挤挨挨,越靠越近, 不知道谁不小心碰了触屏,立刻弹出购物提示,吓得他们呼啦拉散开, 等了半晌没有动静,又聚拢过去,谨慎又好奇地伸手摸一下。

金老则坐在电动轮椅上观察他们。

郑院长趁此机会进了空无一人的急诊预检分诊室, 拿起对讲机通知:“营养科、食堂,送来的野味体内很可能有寄生虫和虫卵, 分切处理和烹煮时注意遵守操作流程,一定要煮熟煮透。”

“味道是其次,食品安全最重要!”

“是,郑院长。”食堂的大厨和被抓壮丁的病人家属厨师们可开心了,连续做了这么多天的病号餐,其他就是蒸饭、洗菜炒菜,食材越来越少,最后大部分都是蒸饭和水煮土豆。

这让人怎么愉快地发挥厨艺?

现在好了,有肉就有精神!

郑院长又拿起对讲机:“各科室注意,今天开始,住院部病房分隔成医疗区和康复区,把所有符合出院要求的病人和家属转移到康复区。”

“各科室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如果遇上恶意生事的立刻叫保安,我们医院的警务力量强大,绝不轻饶。”

“医疗区每日照常治疗护理和手术;康复区停止一切医疗护理手段,只提供一日三餐,以减少病区医生护士的工作量。”

“现在开始科室大查房,将康复病人和家属准确数量上报。”

“是,郑院长。”各科主任回答后,立刻开始大查房。

一小时后,各科上报康复区病人和家属数量,统计下来病区病人数量减少三分之二,医护日常工作压力大大减轻。

郑院长拿到各病区的汇总表以后,又通过对讲机通知:“总务科进入门诊大楼,全面检查水电气等设备安全,然后上报。”

“是,郑院长。”

很快,闲置了十天的门诊大楼,一层层地亮起了灯,总务科科长带着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病人家属,仔细检查水、电、气和电梯等设备线路的安全。

半小时后,检查完毕。

郑院长又拿起对讲机:“门诊大楼保洁、各病区护工和病人家属志愿者,进入门诊大楼开始清扫工作。”

半小时后,清扫消毒完毕。

郑院长嗓子哑了,就着大保温杯喝了口无糖花茶:“门诊重新开启,各科医护进入大楼。”

很快,各科医护就位,金老驾驶着电动轮椅,带领魏家家仆和旅贲军从急诊进入门诊大楼。

门诊大楼宽敞明亮,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一楼分布采血大厅、检验科、挂号处、中心药房和B超室,还有排列整齐的自助机(挂号缴费)、检查单打印机等等,药房等候区还有成排的蓝色网眼金属座椅。

门诊内部整体回字形布局,中空挑高,阳光从全透明的顶棚洒入,绿植、装饰画、科普海报、金属垃圾桶……各科室分布在二楼和三楼,升降电梯和斜坡扶梯开启。

魏家家仆和旅贲军们刚经历过急诊大厅的震撼,走进门诊后内心再次遭到暴击,透明的琉璃不要钱似的贴满了,到处都是闪着银光的物件,各种颜色的灯和巨大的字屏……

旅贲军队正使劲摇了摇头,狠狠掐了一把大腿肉,疼得直皱眉,飞来医馆竟然是比永乐宫都要奢华的地方,真不愧是神仙之所。

门诊前台三人和导诊服务五人,是这段时间最清闲的,在金老出大郢语教材的第一天,就被郑院长勒令认真学习,所以他们是最先从复印室抢到资料,也是最早从时萱手机蓝牙传输视频的。

学的时候很认真,但真到用的时候,尤其是望着一群受惊过度、人高马大的大郢装扮的男子,忽然就有些张不开嘴。

魏家家仆们率先行礼,恭恭敬敬,不厌其烦。

旅贲军队正内心天人交战,平日只向太子殿下行礼,到了飞来医馆该怎么做?到底是做戏做全套,还是……

下一秒,队正回头一看,军士们都恭恭敬敬地行礼,只有自己站得像根筷子,内心咆哮,情急之下行了慢半拍的礼,等出了医馆再算帐!

这么多人行拜首礼,把前台和导诊服务吓得不轻,好在郑院长事先提醒过,照搬金老的回答。

导诊服务操着不熟练的大郢语,简单询问最近有什么不适,得到的回答没有一条是教材上的标准答案……这可怎么办?

语言不通的双方都有些尴尬。

正在这时,金老摁下对讲机,叫来了王一一小朋友,今天先不上课了,过了这关再说。

安主任把休整半夜的中医科两名医生派到了门诊一楼,就地分诊分科,高效又方便。

大郢准病患们诧异地望着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医仙们,既困惑又犹豫,他们到底是神仙不老?还是真的年轻?医术可靠不可靠?

旅贲军队正忽然想到,太子妃的阿弟魏十七郎中箭就是飞来医馆救治的,据说已经醒来、还认得人,那就应该是神仙不老,妙手回春。

这样一想,就放心许多。

中医科医生的分诊速度惊人,很快,骨科、皮肤科、口腔科等科室都有了病人。

导诊服务面临新难题,就是他们不会也不敢坐电梯,不论是升降梯还是扶梯,都愿意爬楼梯,并在第一层阶梯看到了镶嵌的金光闪闪的防滑条,顿时觉得话本子里的龙宫也不过如此。

等把他们陆续送到各个科,导诊服务和医生们发现,大郢语的沟通远远超出教材范围,于是,金老坐升降梯上二楼,王一一小朋友和强哥在三楼,沿着回字形格局,挨个诊室当翻译。

考虑到大郢人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各科医生按照郑院长的嘱咐,基本只开了血常规,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也只是做了B超和X光片。

抽血常规是为了给检验科提供大郢的大数据。

万万没想到,只是血常规这一项,抽血大厅里就比大郢看百戏还要热闹十倍,因为怕针似乎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再加上,魏家挑选上山的家仆和旅贲军个个身强力壮,遇到害怕的东西,躲跑闪避的速度惊人,一个个抽手比出拳还快,还有防卸反击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