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盐场经销商招标大会(第2/2页)

但是整个大明的盐基本上都是被徽商和江南地区的大商人给垄断,少数一些山西的池盐、四川的井盐什么的,产量低,远不能和江淮地区的盐相比。

他们这些北方地区的商人根本就很难插进盐的买卖当中,因为一直以来,大明的官场当中南方士林的力量就非常的庞大,想要插进盐的买卖当中,首先在官场上你要斗得过的南方人。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官办的盐场当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江淮地区,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是这些地区的人先得利。

北方的北直隶和山东虽然也靠海,但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开发早,没有大量的森林和树木,在以煮盐为主的时代,开办盐场的耗费太大,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盐场。

这现象也是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随着晒盐法的出现,北直隶和山东这边才慢慢的出现一些私人盐场。

所以北方的商人、士绅等等都很想插手盐的买卖,只是一直插手不进去。

现在听到李继业的话,大家顿时就一个个放下心来,感情这长芦盐场的背景如此之大,还有什么可怕的,有朝廷的认可,毕竟两百万两白银不是白交的,更是背景惊人,谁敢来找长芦盐场的麻烦?

这可是当今天子和未来天子的产业,除非是活腻了,不想在大明混下去了,否则谁都不会来找长芦盐场的麻烦。

“现在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这长芦盐场的产量了,产量不行的话,如此多的人来分,能够分到手的就没多少了。”

张天豪此时也是放下心来,有如此硬的背景,又是朝廷认可的盐场,大可以放心的去贩卖这长芦盐场的盐了。

接着他看了看在场的几百号商人,顿时就觉得这竞争的压力依然很大,一个盐场的产盐量是非常有限的,人一多,能够分到的蛋糕就少了。

不单单是张天豪如此想,在场的其他商人也都是如此想到,很快就有人站起身来说道:“不知道你们盐场的产量有多大啊?我们怎么多人,够不够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