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很勇啊!(第2/2页)

“杨大使已经说的很清楚,纵然是公田法,也只是地主们受些损失,但朝廷也会给他们补偿,一家子赐个举人甚至进士亦可。说到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也不是就说说,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私田制是天子恩典,公田制也是合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都是天子臣民,自然要做忠臣,天子要行公田法,忠臣自然要遵从。不过此事重大,还得仔细考虑,故此也不是急于一时,可以先看看再说,但无论如何,铁铉公忠体国必须要嘉奖。

另外有些话我得明说,我知道有些人会不满,但就算不满,也得遵旨。

别搞些乱七八糟的。

先帝当初是如何做的,想来你们也都还记得。”

小公主说道。

群臣全都闭嘴了。

这就是威胁了。

不服也得忍着,谁敢再搞些伏阙什么的,别忘了当初皇帝可是拿排枪打过士子们的,到时候别怪公主殿下一样下令排枪打。

这他玛完全就是个暴君。

仗着杨丰撑腰,恃杨行凶,这女人狠起来可比男人可怕。

她爹都没这么不讲理。

真的。

此刻衮衮诸公们,甚至隐约觉着朱元璋也不是无可取之处了,她爹至少对儒生还是任用的,除了喜欢搞大狱,也没这么直接玩公田法啊!什么事情重大还是考虑,不就是根本没有地方官给你们执行政令吗?至今要抓的都还没抓齐呢,发狠要夷黄子澄十族,但在地方官的故意拖延下,黄子澄十族除了几个在京的,剩下全跑广东去了。

说到底此时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没恢复,想做也做不到。

但这只是一时的啊!

就冲着那些恩科进士们,在吏部对着她感激涕零的模样,可想而知这些人进入官场后会不会听她的。

明年还有恩科。

那批新学毕业生更多。

只要她这样不停地毕业一批又一批新学学生,然后不停考一批又一批新学进士,别说十年了,三年她就能把全国一半的基层官员全变成她的爪牙。那时候她一声令下,就是在全国范围推行公田法,这些爪牙会毫不犹豫地执行。

反正他们都不是地主出身,京城的新学学生,全都是从各地卫所普通军户子弟里面挑选的。

理论上他们就是公田。

卫所田产当然是公田。

他们执行公田法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很可怕啊!

这是布局已久的。

从杨丰在山西搞出山西之变,布局就已经开始,先在山西搞个示范,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让天下百姓看到这种改革,明白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自耕农不用担心。

因为他们的田只是改了个名然后不准交易而已,还是他们世代耕种,但赋税改成地租而已,地租比原本要交的赋税更低,可以说没有任何实质影响。佃户可以欢呼了,他们从此不用向地主交租了,最终倒霉的只是地主,他们不得不失去祖传的土地。

反抗……

这肯定要反抗啊!

这再不反抗,大家就永远没有反抗机会了。

说到底士绅的根基是什么,还不就是手中掌握的土地,任凭你做皇帝的怎样,是圣明是昏庸是残暴,任凭你是汉人还是异族,只要士绅手中掌握的土地还在手中,就终究能控制国家。胡元那么残暴,到最后士绅还不是照样把持地方?

朱元璋那么强横,实际上到后期士绅也已经开始翻身。

否则刘三吾等人怎么敢?

不就是他背后的士绅们,觉着自己的实力已经能和老迈的朱元璋斗一斗了吗?

虽然那次判断失误,但就算失误也是基于士绅实力的增强。

但是,杨丰这是在连根刨。

把士绅手中的土地夺走,让士绅们再无翻身之力。

不能忍了!

必须趁着他的计划还没完成,先下手为强,先把他这些派往各地的新学进士们干掉,只要他不能控制地方,公田法也就永远没法推行下去。说到底他不能一人敌天下,他得有足够数量的党羽给他推行他的制度,士绅们的确没能力杀他,但杀他的党羽却很容易。

像这些派往各地的新学进士,让他们死在路上还容易?

“殿下,臣不能匡正社稷,无颜继续留在朝中,臣请辞官归老田林。”

景清说道。

“准了!”

小公主很有老佛爷风采地挥了挥手说道。

然后景清默默退出。

其他大臣们一个个明显带着满腔悲愤跟着退出。

这场斗争算是正式开始,剩下就是各凭本事了。

“这家伙有女儿吗?”

杨丰摸着下巴,看着离开的景清。

这是永乐朝刺杀朱棣的,朱棣夺位后他因为在北平做过官,所以装作投降并得到了朱棣重用,然后上朝时候经常怀里揣着刀子,时刻等待机会行刺。正好有一天钦天监说有星红色犯帝座,朱棣看他官服最鲜艳,就让人抓他搜,他立刻暴起直冲朱棣,但最终还是被侍卫们按住并搜出了刀子。

之后被凌迟,然后株连无数。

这个人还是很勇的,居然连朝堂刺杀皇帝这种事情都敢尝试,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

当然,肯定不是什么赤星犯帝座,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天天怀里揣刀子,这不可能真保密,早就被同僚发现了。

肯定是被人告密了。

“不要这么看我,我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在小公主凶恶的目光中,杨丰很随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