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秋晒和金桂莲子

闽地也就这秋日里能得几日的爽朗, 不论是村里乡下忙着晒谷晒豆,还是镇上城里晒书晾肉, 院里道坦上热热闹闹, 挨挨挤挤,称之为秋晒。

陈舍微院里自然也如此,朱柿黄豆, 红椒金瓜,紫茄绿菜, 笋鲞鱼干, 竹篾上铺着的, 切成圈片串起来晾的,扒拉开叶茎甩在竿上晒的,充盈的叫人瞧着就心里踏实。

园子里的枣树结了挺多果, 再不敲下来,就要被小鸟吃光了。

铺在竹篾里晒了几日, 皮子皱软下来, 由青渐渐转红, 更招小鸟垂涎了。

经陈绛手的柿饼串子老长了,垂下来跟门帘似的, 其他人穿得就有数多了, 四五个一溜。

为了不碍着人走路,长串的只能挂两边,配上中间那几串短的, 像小女孩脑门上的头帘和鬓角的留发。

风吹而动,滑稽又美好。

底下几个够得到的, 就由陈绛每日净了手来捏, 高处就得吴燕子搬了凳子, 或是拿了杈子取下来再一个个细细捏过。

那样贫瘠馋饿的冬,陈舍微再不会叫一家子跟着他再过一回。

除了他自家种的,吴缸这汉子真是说到做到,隔三差五的就来送些山货。

一小篓的野榛子,山木耳,甚至还有一捧用绒布垫了,小心翼翼捧出来的山莓,一粒粒鲜艳欲滴,看得那群棕褐绒羽的偷枣贼跃跃欲试,奈何院里都是人,不敢飞下来抢。

阿巧洗了洗,换了个小碗盏递给陈绛。“这时候哪来的山莓?”

发现是阿巧开口,吴缸莫名局促了起来,道:“高处还有,也就这一丛。”

陈绛吃得挺高兴,秋日果子甜的温厚,没有山莓这样爽朗的滋味,且还一股奶滋味呢。

“别都吃了,留几个大的,阿爹试试看能不能种出来。”陈舍微说着,手里还挺忙,一阵阵的捣着晒干的凤仙花瓣,还不忘叮嘱吴缸,“险地不要去啊。”

陈舍微做什么吴缸现在都不觉得奇怪,只是纳闷的道:“不是榨了汁子裹上指甲就行吗?”

“那样整个指头就都染上了,不好看,而且颜色不均匀。晒干了磨粉,一年四季都能染,不必等着凤仙花长成了。”

陈舍微老道的像个惯会调弄石黛脂粉的烟花地常客,不过吴缸晓得,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吴缸还蛮有口福的,正赶上陈舍微做了桂花糖莲子。

阿巧把个小碗倒扣在他眼跟前的小碟里,吴缸只盯着那只小小白白的手,‘她这手怎么跟孩子一般大。’

小碗一掀,圆墩墩的莲子小山,满满的桂花糖汁浇在上头,闻起来甜香四溢,莲子白圆,琥珀般的汤汁裹着点点的金桂流淌着。

吴缸头一回吃东西吃的像小鸡啄米,叨一勺,叨一勺,样样东西瞧着皆寻常,可组在一块,真是别样好味。

“这使得可是蜜吗?”吴缸好奇的问。

“不是!”陈绛正吃着的,闻言立刻道:“我阿爹不能吃蜜的,这是冰糖化了水,再收汁才黏成这样的。”

她极郑重的嘱咐了吴缸,“要是瞧见我爹不小心挨着蜜了,可要提醒他。”

吴缸也严肃的点点头,一大一小对着看,像是达成了什么协议,看得陈舍微捧腹大笑,掀开育虫室的门帘,带着阵阵笑声给谈栩然喂莲子去了。

陈舍微每回进来,就意味着谈栩然歇息的时刻到了。

糖汁清甜舒服,莲子软糯微黏。

闭上眼,仿佛正躺在小舟上于莲河里穿梭,岸边繁茂的桂花树斜出去半个树冠,风吹而过,落了一脸星星桂花香。

这样清雅的甜食,令有些疲累的谈栩然一时迷醉,半晌才醒过来,睁开眸就看见陈舍微歪首笑。

等陈舍微端着小空碗出来的时候,吴缸也起身告辞。陈舍微要去草棚看看猪,顺路送他出去。

猪渐大了,郭果儿每回进去喂猪扫栏都是硬着头皮,出来时叫风一吹,背脊冷飕飕的,才发现出了一身的汗。

他每次从草棚回来都是一副龙潭虎穴里刚闯出来的样子,甘嫂瞧着觉得也没必要叫他受这个罪,到点喂食了,若是孙阿小和吴燕子正忙着,就让郭果儿替她看了小白粿,她去喂猪。

猪崽并没有全活下来,一共六头,夏日里折了两头,可栏里却还有六头,吃粮吃的直叫唤。

其中两头是花背的,吴家的母猪叫公野猪杂了种,生出了一窝七八头花斑纹。

这种小猪崽长瘦肉不积肥,吴家不爱养,听说陈舍微要,就给提来了。

六头猪刚好三公三母,公的陈舍微劁了两头,余下一头小杂猪瞧着蛮有那种猪派头的,就留着养了养。

这几日瞧着愈发的不错,前躯宽大,后躯丰满,两颗猪蛋大而匀,连郭果儿都打了个寒颤,说比原先陈舍巷家的种猪还要好。

陈舍微琢磨着草棚还富余的很,留一对育个种,来年的小猪崽也不必买了。

杂种的小猪爱争食,可长得却瘦多肥少,虽说卖不上价,又废料,可更符合陈舍微的吃口。

再者杂种猪不容易生病,且出栏快,值得一养。

大多时候,郭果儿都走在陈舍微后边,唯有出猪圈,他脚底抹油,逃得飞快,门还得陈舍微来关。

“少,少爷,我回去忙活了啊!”

陈舍微哭笑不得的从草棚里出来,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阴影吧?’

虽说猪圈日日打扫干净,可总有种米糠发酵的气味,秋衣厚了些,容易残存味道,陈舍微一边拍着衣裳一边出来,还在石头沿上蹭脚底的泥巴。

正这时就见陈砚墨家门一开,几个儒生模样的人谈笑风生的从里边出来,陈砚墨被簇拥其中,端是气度不凡,君子如玉。

陈舍微懒得看,专心低头弄干净鞋底,心道,‘这家伙怎么还不回泉州去!’

正想着,就听那堆人里不知谁在奉承,恭喜陈砚墨得了海澄县县令一职。

小小县令算不得什么,可漳州月港就设在海澄县。这个县令,可比穷地方的知县乃至知府都要有派头的多啊!

一边是清风朗月的新科进士,一边是脚底蹭泥的养猪郎君,陈舍微倒不怎么吃心,只是觉得陈砚墨走了就好。

他不声不响的想走,却被陈砚墨喊住。

从前陈舍微半真半假的装病,身形总带点佝偻,眼下站直了,也不比陈砚墨矮。

“恭喜七叔,何时走马上任?”他拱拱手笑道。

陈砚墨没有回答,反而问起陈舍微的学业功课来。

那些诗书经义,陈舍微只是囫囵嚼了,再吐出来。

虽然过了脑子,却并不如何过心,毕竟扎扎实实的打了义务教育的基础,又经了高等教育的锤炼,他心里自有一番观念框架,不是那么好动摇的。

见陈舍微答不上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陈砚墨微微蹙眉,道:“你是打算考上秀才就不继续了?若是觉得没有好先生,我可以举荐你去泉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