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九十年代(01)

在老家, 在村里,都知道她做饭好吃,还是无师自通的。但也没有人怀疑, 因为原主的亲妈也是做的一手好饭菜,还有原主家里的姑姑叔叔们做饭都不错。

耳濡目染的,帮着一起做饭的时候,也能看会一些。

中午十一点半,二十人的饭菜, 全部做好, 温在锅里。

食堂其实不大。

就像是后世的写字楼大厦,在一楼开辟出来的小咖啡厅, 大半是外卖,只有几张台子给人歇歇脚的那种。

不过, 小食堂布置的稍稍紧凑一些。

开辟的厨房不大,外面的地方大一些。

厨房与外面, 只有一米高的水泥墙, 其余的上面全是厚玻璃, 可以推来的厚玻璃。方便打菜。

今天只有二十人,都下来了, 品尝着顾嘉敏做的午饭,都纷纷点头称赞, “味道真好。”

陈晓龙吃到辣椒炒肉时,眼睛都亮了起来,跟老家的一个味儿,但味道更鲜, 更嫩。

顾非也吃到了不辣的菜, 有点粤菜的感觉, 但不正宗,虽然不正宗,但味道极好。

他对着秘书说,“没想到嘉敏的饭菜做的这么好?”

陈晓龙把上午的话与老板说了说,最后还说,“我也没有想到,她说做辣椒炒肉,味道比我想象中的都好。”

“是个有厨师天赋的。”顾非的话 ,让陈晓龙的眼睛都亮了。

知道老板是非常看好顾嘉敏承包小食堂。

心里有数,他吃饭时更加的欢快。

……

“爸,你去与爷爷奶奶说说,没事回家去休息,别守在这里。”午饭后,顾嘉敏收拾完,催促老人回家休息。

可爷爷奶奶死活不回去,借了钱,租的附近的本地人盖的出租的房子,全是一居室两居室的房子。

她租了一套一居室一套两居室,两套还是隔壁门,挨着的。

离写字楼不远,在一条巷子的头上第一栋楼,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中午在小食堂吃饭的人最多,晚上不多。但顾非公司的员工,只要是外地的,只要不出去和别人一起吃饭,都会在小食堂实吃饭,因为公司餐补比别的公司在小食堂吃饭要便宜很多。

加上小食堂的饭菜,比外面的快餐美味卫生,他们也更愿意在小食堂吃,一般都是打包带回去吃。

“知道知道,我去跟他们说。”顾爸爸走了出去,与老人说,让他们回去休息。

顾爷爷顾奶奶摇摆手说,“不用,我们身体好得很,要休息什么。”

顾嘉敏听了,无奈,只是与顾妈妈商量,“妈,我想过几天,给我爷奶还有你们买几张睡椅,到时候中午收拾完了以后 ,你们可以睡一觉。平时可以收起来放在后厨用干净塑料盖住放在门后。”

顾妈妈问,“那你自己呢?”

扬起手中的高中课本说,“我看书,自学。虽然不能去学校学,但我能自学,学的会慢一点,没事,我可以慢慢的来,也不需要赶时间。”

“是我们耽搁了你。”见女儿那样 ,顾妈妈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走过去揽住妈妈,轻声的说,“妈,你们没有耽搁我。是我自己笨,当时又没有好好认真学习,才没有考上一中。我当时如果考上了,你和我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我的对不对?”

“那是肯定的,可去年让你去都二中,你死活不去。”

“妈,二中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你和我爸都老实,靠种田能种出来几个钱,哪里供的起我。爷爷奶奶在家里,你们也不能出去打工,我早点出来打工,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你瞧,现在我不是挺好的。有贵人帮忙,先是智英,后面是顾非哥。以后咱家会越来越好。”

“但愿吧。”

顾妈妈的心里暂时舒服了些。

几天后,买回来四张折叠的睡椅,中午过后,四位长辈关上小食堂的门,能美美的睡两个小时左右。

转眼,已经进入了深秋。

顾嘉敏的小食堂生意越发的好起来。

她早上还增加了早餐,卖煎饼果子,后世的那种各种馅的煎饼果子。还有关东煮,自己调的味,味道极好。

没有多大的油烟,还卫生。比下米粉面条那些药方便快捷。她还配上了豆浆,牛奶,酸奶一起卖。

生意弄的红红火火。

卤菜的生意也在酝酿,不过不能在小食堂卖,等明年,在菜场大门口盘个档口,专卖卤菜。

这些生意,只是她积累原始资金的手段。

她并不打算一直干餐饮。

即便是干,也不是主业。

她知道未来什么才是最赚钱的生意,什么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生意。

前几天,她抽空给智英智芳姐两送自己做的好吃的,还见到了杨慧,还在怡安电子厂打工。

只是依然有部分光芒笼罩,周围的人围绕着她,说的都是恭喜她的话,恭喜她升为车间的某班班长。

她还给上铺付蓉也送了好吃的。记忆中付蓉与原主的关系一直维持的很好,即便各回各家,不是一个省,也时常有联系。记忆中付蓉没少帮助原主。

约定好三人过年去自家过,三人都不打算回家过年。

顾嘉敏走的时候还多望了一眼杨慧,自己这个送金手指的工具人路人女配,以后与杨慧更加的不可能有交集。

扇飞了杨慧的金手指,心情好到飞起。

早上顾嘉敏与妈妈一起忙活卖早餐,顾爸爸买菜回来,与顾爷爷顾奶奶一起择菜。

等到午饭过后,顾爸爸才说,“你辉芸姐与她丈夫要辞掉老家的工作出来。可能要来咱这边住几天找工作。”

“行啊,我国华姑(堂姑)同意他们辞职啊,都是在政

.府工作。”顾嘉敏知道有那么一茬,原主的记忆中有,只是没有多注意,表姐夫妻俩是怎么时候出来的。

“同意,两人都分到北边高山上的乡政府,离我们南边自己家回来一趟需要一天多,一天的路程都是旋转山路,看着都怕,还别说坐车。

你国华姑说,早就不想他们干了。”

“那来呗,都是大专生,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到时候让她们住我那间,我住你们那边的沙发上,凑合几天。”

她还记得辉芸表姐夫妻俩后来,还带着表哥辉明一起定居在羊城。日子过得不错成了新羊城人。记得在限购前,两姐弟在羊城各自有两套房。国华姑在老家镇上供销社上班,她还有一个大女儿,在县城二中教书。后来那位大表姐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表哥现在刚进大学。

国华姑两夫妻,后来老了以后,常年在羊城,帮助儿子带孩子。

“行,你国华姑说,你的那改大一岁的身份证已经办好,到时候让你辉芸姐给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