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2/2页)

然臣经过仔细考虑,觉得就算将米价降下来,贫者终不得米,所以请先清偿籴本,尽以其余赈恤流民。

臣以前的发运司主官入奏,每每多献羡余以希恩,成了替陛下赚差价的工具,欠了三司七十万缗旧负长期不还不说,一门心思捞钱,根本不顾老百姓死活。

发运司的职责应该是监督六路财赋,本来就不该参与做生意,不该有“羡余”这个概念。

这次正好,本钱也没有了,库存也没有了。

要不,咱将这机构撤了吧?

大宋经过实践之后,证明了苏油和张方平以金融论为指导的前瞻性目光是正确的,预言转运司卖大米,解盐官榷,蜀茶官榷统统行不通,也是正确的。

有了两浙盐和蜀盐蜀茶的成功示范和失败对比,赵顼终于下定决心,将川峡四路的茶政,重新交还给市场,并且在陕西禁榷解盐!

借着这两千万贯的飞来横财,大宋终于开始了进一步的财政改革。

现在的大宋专榷的大宗,就剩下全国范围内的贵金属,以及河北盐,与福建茶了。

河北盐专榷,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不是经济目的。

也就是说,大宋币值,与盐,正式脱钩了。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纸币的流行,解决了钱荒,冲破了专榷的封锁,这当然是值得祝贺的好事情。

政府和皇室终于开始渐渐转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苏油感到无比的庆幸。

真的,你们要是再不快点,全大宋的钱都快被老子挣完了!

币制改革和经济改革,三司当然是排头兵。

权三司使沈括在定策时一力支持皮公弼,认为盐政的确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这次改革对国家的好处,将是难以估量的。

赵顼同意了。